导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共青团提出殷切希望: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
共青团如何面向未来、再立新功?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请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共青团提出了四个“始终成为”的殷切希望,为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共青团要“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是共青团重要的政治使命。在新时代办好这座“政治学校”,需要从目标任务、时代使命、特点需求三重维度深刻理解和把握。
——从政治上着眼,明确“红色江山永不改”目标任务,引领青年铸牢对党忠诚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三部曲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教育、遴选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在青年中培养一批先进分子,使其能够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熟悉党的科学理论、继承党的优良作风、为党的事业接续奋进,使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共青团在这个过程中承上启下,是培养和铸牢青年对党政治忠诚品格的关键环节,应注重做好三个“致力于”。
致力于培养青年政治情感。青年情感认同的形成往往经历由个体到集体、从小团队到大组织的过程,团干部、团的基层组织往往是青年政治情感形成的最先触发点。应提升团干部吸引青年“粉丝”能力、提振基层团组织情感凝聚力,引导广大青年逐步深化对党团组织的情感认同。
致力于提升青年政治认知。共青团应传播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活百年党史“教科书”,使青年明晰党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讲透“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青年感悟现实成就、明确奋进目标。通过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耦合,构建青年政治认知体系。
致力于塑造青年政治行为。分阶段设置目标,通过团组织带领青年共同奋进、实现目标,不断强化青年的获得感和成功体验,进而激发其为共同事业拼搏的热情和信心,形成“听党指挥、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行为习惯。
——从思想上入手,聚焦“大变局中开新局”时代使命,引导青年直面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对青年群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面向青年回答好“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为青年排疑解惑,已成为共青团必须应对的重大而急迫的时代命题。
一是把住方向。奋斗始终是青年的主旋律,应以不同历史时期青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事例激发当代青年的奋斗热情和持久动力。比如湖南大学团委深入挖掘岳麓书院“七毁七建”、学校抗战西迁等历史故事讲授入校第一堂团课,获得青年学生高度认可。
二是给出方法。引导青年采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跳出现有维度思考问题、坚持实事求是剖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带领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并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处理问题的思想武器,从而更好地应对变局、实现创新发展。
三是拿定方案。积极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充分依托党赋予的资源和渠道,紧密围绕青年需求提供“怎么办”方案。比如,为进一步提升青年面向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的竞争优势,湖南大学团委在校党委指导支持下,制定实施公共服务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让青年从团组织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青年特点出发,找准“新时代下新青年”实际需求,采用多元化手段深入细致教育引导。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新产业、新技术不断发展,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涌现,新时代下新青年在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等共性特点之外,越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只有比以往更懂青年,采用多元化手段拓展沟通渠道、丰富教育方式,才能切实增强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
掌握青年发展变化。青年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常变常新,应有针对性地建立青年群体动态观测机制,更广泛地将各类青年自组织纳入团的工作布局,对青年创新创造和发展需求进行提前研判布局,使共青团组织更好地覆盖青年、助力青年、领跑青年。
融入青年话语体系。当代青年在互联网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的环境下成长,善于广泛利用各类语言、文字、图片等符号化表征进行“跨次元”糅合,形成了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别具特点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共青团应善于将固有的政治话语、理论话语和学术话语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通俗话语、网络话语,努力做到跟青年“聊得通”。
更新动员青年方式。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青年线上、线下“双线并存”现象越发明显。共青团组织开展线上活动,需要更新传统动员方式。比如今年3月疫情管控期间,团省委指导湖南大学团学组织搭建《学生互助在线文档》,采取文档云编辑方式进行线上动员,青年学生反响热烈,近4万人次参与其中。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团委书记,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共青团湖南省委学校部副部长)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