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幸村蜂农在进行二次摇蜜。彭红霞 摄
浏阳市大围山镇同幸村打造同幸蜂蜜产业链,带动村强民富助力乡村振兴
晶莹剔透、香味醇正、甜味温和……6月15日,浏阳市大围山镇同幸村,村民们正在进行“二次摇蜜”。这里群山环绕、泉水叮咚,是中华蜜蜂中意的蜜源地,“林下养蜂”也自然成了村民们的致富产业。如今,该村有近90户蜂农。
去年年初,同幸村以村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打造了“同幸蜂蜜”品牌,利用现有的蜂蜜加工厂,成立了同幸养蜂专业合作社,组织蜂农们签订了蜂蜜收购协议。村干部只收购经过“二次摇蜜”的优质蜂蜜,当面监督摇蜜并送往蜂蜜加工厂检测波美度(波美度越高,蜂蜜浓度越高,含水量越低),把关产品质量,统一打包出售,市场价最高达到116元每公斤。
“6月和7月是蜂蜜丰收期,今天就有3户蜂农叫我们去收购哩。”同幸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全胜介绍,蜂蜜生产是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次摇蜜,摇出优质蜜
“走,我们收蜜去。”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驱车前往山林深处,盘旋的山间公路两旁,是看不尽的青山、良田。最终,车停在了栗树坪组的鲁余厚家前坪。
鲁余厚养蜂20余年,见到村干部来收蜜,他和妻子黄秀华戴好帽子、手套,将木摇蜜桶和不锈钢摇蜜桶搬至后院树林,这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蜂箱。记者注意到,蜂箱下有两块水泥砖。“夏天的时候需要将蜂箱放置在树荫下,架空蜂箱是为了更好取蜜,同时防止积水、蚂蚁入侵。”鲁余厚解释说。
轻轻掀起蜂箱盖,只见蜂箱内有四至五片蜂脾。鲁余厚拿出一片蜂脾,上面是密密麻麻的蜂窝,一大半蜂窝已形成白色的封盖蜡,“封盖蜡下的蜂蜜是完全成熟了的,没有封盖的是还未成熟的蜂蜜。”鲁余厚介绍,首先要进行一次摇蜜,将未成熟的蜂蜜摇出。只见他利索地将挑选好的两片蜂脾放置在木摇蜜桶内,黄秀华手握摇杆开始摇蜜。
不到两分钟,摇蜜止,鲁余厚将蜂脾取出,此时未封盖的蜂蜜已经全部甩出。黄秀华用小刀切掉封盖蜡,放置在不锈钢摇蜜桶内,开始第二次摇蜜。
“摇蜜时力度和速度要控制好,太慢,蜂蜜甩不干净;太快,可能会破坏蜂蛹。”鲁余厚拿出蜂脾,摇蜜桶内只剩香甜的浅金色蜂蜜,“两片蜂脾二次摇蜜能产两斤左右的蜂蜜。”
“未成熟的蜂蜜我们会储藏起来,冬天的时候喂给蜜蜂。”鲁余厚介绍,传统的一次摇蜜会将成熟的蜂蜜、未成熟的蜂蜜同时摇出。相比于一次摇蜜,二次摇蜜的蜂蜜提取的都是成熟蜂蜜,浓度高,储存时间更久。
“二次摇蜜的产量比一次摇蜜少了三分之一,但浓度更高,收购价也更高。”鲁余厚说,去年,同幸养蜂专业合作社在他家收购了1000多公斤蜂蜜。依靠养蜂,鲁余厚家年收入有10多万元。
“我们采用分级保底收购,根据波美度来定级定价,数值超过40即为好蜜,每增加1个数值,我们就增加1元收购价格。”张全胜表示,为严格把控蜂蜜质量,村里还采取了“五人联保”“星级蜂农评选”等措施。
打造“同幸蜂蜜”品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次摇蜜结束后,这些蜂蜜的下一站是哪里呢?
走进同幸村的蜂蜜加工厂,我们找到了蜂蜜的下一站。一间原蜜储藏室、一条全自动灌装线、一个包装车间……在这里,4名工人一天便能生产出2000瓶、共2000千克的“同幸蜂蜜”。
全自动灌装线上,一名工人将敞口玻璃瓶放置在生产线上,传送带将瓶子送往自动灌蜜机下,另一名工人盖上瓶盖后,便进入贴标阶段。“我们要求员工必须统一着装,佩戴口罩、头罩、手套等,保证安全和卫生。”车间主任兼保管员马起明说。
“其实,以前村上的蜂蜜主要是自产自销,收入没有保障,村民没有信心,自然不敢扩大养殖规模。”张全胜说。
如何提高附加值、打开销售市场?如何打造蜂蜜产业链,从传统落后的生产加工模式中走出来?
2021年年初,同幸村在后盾单位工商银行长沙分行的指导帮助下,以村级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打造“同幸蜂蜜”品牌,成立了同幸养蜂专业合作社,全村所产蜂蜜随产随收、上门包收、价格保底。
统一标准收购、统一标准打包,合作社严格把控蜂蜜质量。此外,合作社还将蜂蜜产品推上了电商平台,与“围山公社”签订了蜂蜜购销协议,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让蜂蜜不愁销。去年,“同幸蜂蜜”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60余万元收入,占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八成。
“蜂蜜不仅可以作为饮品、甜品,还可以药用。”张全胜表示,同幸村下一步将推进蜂产品系统开发,深化生物制药合作,实现更大规模、更有竞争力、更可持续的发展,让“林下经济”铺就乡村振兴“甜蜜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旺 颜开云
编辑:陈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