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锤一响惊岁月 一杯一壶镌匠心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编辑:陈星晓 2022-06-18 10:38:18
时刻新闻
—分享—

对于37岁的周勇来说,每天的工作都是从热闹的敲打声里开始。

周勇,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银壶制作技艺”第5代传承人,从16岁开始便学习银器制作。

“师父曾经和我说,对待每一件银器都应该像艺术品。”站在而立之年,周勇也无比怀念与白银初识的那段青春。

周勇正在锤打银杯。人民网 李芳森摄

相识

手工匠人的人生抉择

灯盏之下,铁马之上,位于郴州市北湖区的归银堂生产车间里,一张银片在周勇的不断敲击下,渐成杯子的形状。

制坯、雕刻、组装……从银片到银杯,需经过十几道工序、万次敲击。银杯完成后,便会加入到北湖区文旅品牌“郴心郴意”大家庭,走进全国的游客家中。

“我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就开始学习银器制作。”回望20多年前的自己,周勇不由得放下锤子,脸上露出深深的笑容。“我第一次看到银器,就觉得太精美了,我一定要学好。”

重新拿起锤子的周勇。人民网 李芳森摄

虽被银器的精美所折服,但制作不如周勇预想中简单,需要学习绘图、捶打、雕刻等一系列工艺。3年的拜师学艺,周勇更没想到的是,出师后却与这份工作绝缘。“那时候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没那么好,制作出的银器都销售不出去,我就只能南下广东,跟着叔叔一起做皮鞋生意。”

直到2018年,受哥哥回家乡创业的影响,重新捡起了久违的钢锤。“在外面工作十余年,但再次拿起锤子敲出满意的银制品的那一刻,我觉得非常的踏实。”

“打胚胎的时候要稳,雕刻的时候线条要流畅,抛光的时候不能遗漏每一个细微之处。”经过四年的重新锤打,让周勇对银制品的制作技艺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在技艺之外,也让周勇对这道道工艺,产生了人生的共鸣。“唯一的秘诀就是做事情要认真,要沉下心来做这件事。因为这些东西不能快,只能慢工出细活。”

归银堂的年轻匠人。人民网 李芳森摄

相守

中国银都的历史回响

“归银堂,是一家新企业,也是郴州的老字号。”问及企业历史,归银堂银业有限公司品牌总监张晓红道出了一句深有含义的话语。

确实,作为企业的归银堂,注册于2018年,年纪不过4岁;而归银堂的品牌,早在上世纪60年代,便在郴州市区的繁荣闹市里出现。

“银一直都是贵金属,银制品的使用群体,在以前都不算大。”张晓红说,第一代传承人张思用,本是郴州的一位农民,在南洋学习金银冶炼技术后,辗转云南、河北等地,学到了一手银器制作的好手艺。

一个银器需经过上千次锤打。人民网 李芳森摄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银制品的受众不断增加,市场也逐渐壮大起来,加上“中国银都”落户郴州,这便引起了周军、陈文峰的关注。

“我们那时候都在外地工作,但想着这是一片不错的蓝海,就商量着一起回乡‘下海’。”2018年,在外地做生意的周军,敏锐意识到手工银制品的广阔市场,便拉上好友陈文峰,一起创建了归银堂,并叫上了原本就有银器制作经历的弟弟周勇,将手工银壶为主打产品在多平台上销售,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地的年轻人才、经验丰富的匠人来企业工作,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

正在直播的主播。人民网 李芳森摄

相依

新兴主播的辉煌期待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推荐企业的好产品。”一边是传统的手工银壶制作,一边却是新兴的电商直播平台。敲打声和推荐声,在归银堂却形成了难得的和谐。

一间10多平方米的直播间,4种灯具给主播和产品提升形象气质,摄像头、单反、电脑持续工作,展架上的银制品不断在电商平台上推荐……2021年9月从事银制品直播的韦际丹,如今已是归银堂直播部的“顶流”主播。

“我以前从事银制品销售,现在推荐起来,就顺手很多。”虽然有和银制品相依多年的经验,但手工打造的银制品,却各具特色。“每件手工作品都有它的含义,其实都是孤品,每次开播前都要学习。”

只要付出,象征纯洁的白银,都不会吝惜它的回报。在前不久的6月1日,在韦计丹的直播间里,创造出单场11万销售额的好成绩。

在了解银器制作工艺的新主播。人民网 李芳森摄

“每名主播正式开播前,都要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归银堂银业有限公司直播部负责人陈姚智宇拿起自己总结的资料,里面详细记录着产品介绍、沟通方式、直播规范等内容。

在杭州从事直播行业多年的陈姚智宇清楚,只有经过台后的不断积累,才会迎来台前的绽放时刻。

并且,归银堂的销售方式依靠电商平台,发展至今已在6个电商平台稳定的运营、销售。

在韦际丹的直播工作爬上新高峰的当天,周玉洁和黄丽嘉也开始了这段新生活。

“我们干了大概7年的导游,但是发现直播带货变成了一个趋势,所以我们就想挑战一下自己,就是重新从事一个新的行业,新的方向。”虽是仰望高峰,但两人相信,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两人也能完成这一个亲眼见证过的传奇。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编辑:陈星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