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百年:从碧水到黄水再到碧水(书里书外)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亮斌 编辑:李丽 2022-07-12 09:46:14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江向北》/黄亮斌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

《湘江向北》/黄亮斌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2年6月

河流,记录了文明的走向。湖南文艺出版社重点新书《湘江向北》首次对湘江怎样从碧水到黄水再到碧水的百年进行文字和图片的记录。

湘江,对每一个湖南人来说,都是母亲一般的存在。我从1986年参加工作起,就走上了一条职业环保工作者之路。年复一年,奔走在湘江两岸的工厂、矿山和农村,我需要讲述不同时期的湘江治污故事,在此之前,我见证了十多年前湘江列入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后的巨变。即使有近四十年的从业积淀,在动手写作《湘江向北》前,我还是用了连续两个月的时间,沿着湘江两岸,进行高密度的采访,重走故地,重访故人,查阅各个时期的规划、统计、报表和总结。初稿完成后,又广泛征集和听询受访人的意见,反复打磨,几易其稿。

河流是打开民族历史和思想宝库的钥匙,河流的历史,既是一部当地的社会经济史,也是一部自然生态史。我用脚步丈量、用图文记录湘江百年历史,或能为中国、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一份颇具分量的研究当下中国环保历程的母本。这本新书出来后,出版社评价本书用平行结构,选取了湘江治理的重要事件 (地点),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工业发端写到近年,把湘江从碧水到黄水再到碧水的沧桑历程记录下来。这本书用文字与图片生动地讲述了湘江这段百年历史,展现了现在的湖南省委、省政府守护母亲河的决心、为未来负责的态度,也是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的书面回答。

我在去年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圭塘河岸》后,受到各方好评,于是人们希望我写一条更典型、更有代表性的河流,写写曾经被称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河流”的湘江。这个提议燃起了我内心的某种创作激情,我从2021年夏天开始,沿着湘江干流进行采访时,我更加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必须抓紧时间,把这段历史很好地记录下来。好在百年湘江风云激荡,本身演绎着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而过去三十多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湘江,有些事情我自己就有着深刻的记忆,有些事情我凭借模糊的记忆也能找到事件的当事人,帮助我一起回忆。我的工作得到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好几位参与湘江治理政策制订和执行的同事对书稿进行了严格认真的审读,河流两岸的摄影家向我提供了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我知道,这种无私的、积极的支持,源自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这条母亲河的挚爱。

请原谅我无法事无巨细地记录这条河流的全部,无法尽述人与河流之间相依相存、温暖如春的关系与情感。我深悉,即便我竭尽全力去亲近湘江,也只能摄取她一抹秀色,感触到她静谧中的激荡。相对于湘江的坚定与不舍,相对于湘江的沧桑与不息,我所有的探索与解读,也只能是沧海一粟。只能说我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人,虔诚地翻阅着这部与家国休戚相关的史诗,唯有敬畏、深情和礼赞,我的内心犹如不竭的湘江,涌动着,澎湃着,吟诵着。所幸顺着地理和时间的两根轴线,我的叙说变得简单与清晰,而且我很快找到了湖南“百年老矿”这个突破口,开启并拓展着我对湘江故事的讲述。湖南是中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现代工业滥觞于此,湘江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发端于此,一部现代湘江史,大体就是一部现代湖南社会经济史,一部现代湖南自然生态史。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我期待通过自己对湘江百年历史的讲述,向世人揭橥其超出湘江和湖南本身的意义:工业文明何以最终走向现代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的种种密码,都可以从这条不歇流淌的河流找到答案,这既是河流的走向,也是文明的流向!惟有大江大河不息,才会有大美生命的创造力和文化文明的形成与繁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黄亮斌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