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大学新传院“三下乡”丨“新”火燃史辉 奋斗正青春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邓宇航 李美玲 张小林 李佳杰 编辑:张俊 2022-07-21 18:30:5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 龙山报道 通讯员 邓宇航 李美玲 张小林 李佳杰 报道

今朝又是清风至,一路欢歌赴三城。

7月13日,为深入了解龙山县红色资源发展现状和让红色理论、时事政策更加“鲜活”走进百姓家,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火“湘”传宣讲团的队员们“兵分三路”,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洪玉、播音2101班班主任、校党委组织部晏伟老师和学院辅导员李潇老师,分别带队前往洛塔乡、茨岩塘镇和洗洛镇,开展文旅实地调研和党史宣讲活动。

湖大新传院“新”火“湘”传宣讲团吹响集结号。傅子轩 摄

追忆洛塔丰碑 传扬不朽精神

“当时哪有什么机械,这5万多斤的泥石,全是人们用锤头和凿子一点点敲下来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洛塔乡楠竹村支部书记阳小骏,望着这张泛黄的旧照片,缓缓说道。阳书记和同学们胸前别着的党徽,在正午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天心区驻洛塔乡帮扶工作队队长付柯暾和队员王建,对李潇老师及4名洛塔乡分队队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与师生进行亲切交谈。

开头的那一幕,便发生在洛塔精神陈列馆。

洛塔镇的宣讲活动在楠竹村进行。队员邓宇航向乡亲们讲述了长沙市对龙山县长达28年的接力帮扶中涌现出的优秀扶贫工作者,展现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宣讲团队员向村干、村民宣讲。傅子轩摄

队员张小林从岳麓书院讲起,为乡亲们介绍了湖南大学在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精神指引下为龙山县的发展做出的努力。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洛塔乡的水源,是洛塔人民用铁锤一锤一锤凿、竹篓一筐一筐背出来的。为使同学们体会天坑引水的不易,付队长亲自带领洛塔乡小分队,深入灵洞水渠。石板崎岖、溶洞阴暗、小路逶迤,同学们且行且忆,在付队长的讲解中感怀当初洛塔人民“战天坑、堵阴河、打隧洞、开渠道”的英雄壮举。

兴碧水青花,谱振兴强曲

饮水当思源。作为龙山县走向全国的一张新名片,惹巴拉矿泉水的生产地是李洪玉老师带领3名洗洛镇分队队员前往的调研第一站。水厂负责人姚军说:“当年水厂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多亏了我们‘耐得烦,霸得蛮’的龙山精神,才完成了水源勘测、资格审查、打孔钻井、管道铺设等一系列任务。”268米深的岩层下流淌着的惹巴拉,直接带动当地208人就业,谱写着龙山民企乡村振兴的凯歌。

队员们调研惹巴拉水厂。傅子轩 摄

享有“世界百合博物馆”美誉的欧溪村百合花基地,是洗洛镇分队调研的第二站。洗洛镇几乎家家种百合,处处百合香。李佳杰对当地的村民们的百合花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进行调研和交谈。欧溪村书记彭厚彬说:“我们村有400亩百合基地,从花到种,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增加了很多的产品附加值,未来将会大力发展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最后,洗洛镇小分队来到了青艾村进行理论宣讲。队员颜雕以防溺水为主题进行宣讲,增强孩子们的心理防范意识和防溺水技能,队员傅子轩以“薪火代代传”为主题,向青艾村的孩子讲述了革命先烈彭司琰的事迹,并号召大家向革命先烈们学习,系好人生路上的第一粒纽扣。

寻访红色足迹,重温峥嵘岁月

茨岩塘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的出发地。走进茨岩塘镇,乡道旁活龙活现的革命壁画、文化广场笔直伫立的烈士雕塑、街墙上栩栩动人的英雄画像,接二连三映入晏伟老师和4名茨岩塘镇队分队队员们的眼帘。

当地长沙市对口帮扶队队长黄羽向同学们讲解茨岩塘镇红色历史。李美玲 摄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茨岩塘镇队分队队员们寻找红色印记的第一站。跟随长沙市对口帮扶队队长黄羽的步伐,同学们观看了相关文史资料与现存的器具文物,聆听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先烈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跨越历史的阻隔,在追寻红色足迹中探寻红色精神、感悟红色文化。

随后,茨岩塘镇队小分队来到自治州内唯一一所红军小学——茨岩塘列宁红军小学。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办学之中,校内“红色印记”处处可见。在这里,同学们走访了红军食堂、红色文化图书馆等,与学校老师对谈,深入了解其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的治学目标。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现的相关红色文史资料。李美玲 摄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茨岩塘镇镇政府在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上下了“大气力”。在实地走访中,同学们了解到,近年来,茨岩塘镇通过回收红军医院旧址房屋、宅基地及修缮军兵工厂旧址房屋等方式多措并举保护具有革命历史价值的红色地标,以建设红色旅游名镇为目标,以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茨岩塘红色景区曾入选“潇湘红八景”“锦绣潇湘”湖南旅游精品线路红色线路等,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茨岩塘镇列宁红军小学教室的内景。李美玲 摄

行走在莽莽武陵大地上,宣讲团的成员们在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一件件尘封多年的红色文物、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和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振兴故事中,不断坚定着自身的理想信念。

老师与队员们在调研茨岩塘镇列宁红军小学的红色主题教材。李美玲 摄

历史车流滚滚向前,灼灼青年正当其时。作为青年大学生,在精神传承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当勇于在基层一线中磨砺,乐于在平凡岗位上奉献,敢于在繁重任务前冲锋,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邓宇航 李美玲 张小林 李佳杰

编辑:张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