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灯河碧水长流 ——娄星区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江雪 2022-07-27 09:47:02
时刻新闻
—分享—

res03_attpic_brief (1).jpg

高灯河流域。娄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盛夏,艳阳高照。娄底市娄星区境内,高灯河流域一汪碧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河畔以水串景,风光旖旎;村民沿岸依水兴业,笑靥如花,勾勒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业旺人和”的生态画卷。

问“河”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治水功。2019年11月开始,娄星区以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为契机,围绕高灯河生态带、原生态绿城区、休闲农业体验区、生态水网、亲水路网、文化旅游网“一带两区三网”的整体布局,全力推进河道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工程、水系连通工程、景观人文建设工程等八项工程,构建以水系美为基础、以生态美为保障、以产业美为支撑、以乡村美为目标的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带。

2022年5月,极具娄星区文化特色和生态价值的高灯河水利风景区项目基本完工。6月,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2020年—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实施情况终期评估结果,娄星区获评优秀等级。

高灯河流域先后获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美丽河湖建设优秀案例”称号。“水美高灯河,娄底后花园”的愿景变成现实。

补短板,提升防洪、灌溉、供水标准

高灯河是涟水一级支流、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娄星区双江乡万家村羊毛坡,经娄底经开区,汇入涟水河,河道全长30.3公里,流域面积207.7平方公里。流域紧邻全省暴雨中心安化县,河流落差大、蓄水能力差、防洪能力偏低,沿河两岸河岸坍塌、部分农田被毁,流域内6万群众对彻底整治河道水系的呼声大。

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考验着党委政府的责任和担当,更承载着群众的期盼与福祉。借助试点,娄星区以高灯河为主线,实施水系综合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等项目,恢复河流原有的行洪、泄洪作用,补齐水利基础短板,打造“生态一条河、幸福一条河”。

娄星区坚持水系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相结合,开展双江水库滑坡治理、植物保护带和湿地建设,推进生态自然修复;实行水污染源头治理,通过关闭钒矿、转运深埋矿渣、矿区复绿,增强水源涵养功能。在高灯河两岸,全线修建机耕道、排水沟,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

为加速推进各类项目建设进度,娄星区成立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工作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周一调度,分管区领导一周三督查,指挥部办公室一日一调度;建立工作微信群,实行一周一公布、一天一通报,并纳入全区重点项目“双周”调度、月度考评和年底全区绩效考核,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快建快成。并建立市、区、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明确各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实现河流管护链条全覆盖。

通过实施建设水系连通项目,全区干流生态岸线保有率达100%以上,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防洪除涝受益面积达6.04万亩,受益村庄19个,受益人口10万人;改善3万多亩灌溉面积,确保5.3万亩耕地旱涝保收;水质由原来的Ⅳ类水质标准提升至常年Ⅲ类。

活水系,让“水美乡村”入画来

打通水系,让水“活”起来,从单一的防洪灌溉向“水美乡村”综合功能转变。

依托当地实际和特色,娄星区以试点项目为支撑,沿线挖掘水利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古桥文化,将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规划与人居环境提升相结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美乡村新样板。

娄星区坚持两岸齐抓,打造“美丽岸线”。全线河岸实行生态连锁砖护坡、生态挡墙、生态驳岸等生态化设计,采用“长藤结瓜”的方式新建15处景观节点,把沿线河坝变为一座座生态景观坝,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梯次建设防洪抢险道路、生态步道、自行车道等综合功能的道路和交通网络,改造护岸16公里,新建机耕游步道20公里,建成串点连线、连线成面的水利特色与农业产业、交通、旅游相结合的景区,使高灯河流域成为景观带。

此外,讲好水文化故事,保存古桥文化,对流域内5座古桥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保护,留住乡愁;配套建设荷花基地、神童文化园、水利科普园等精品观光区,打造涉水人文景点。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娄星区整合资金和项目,全力整治人居环境,完善沿线19个村(社区)的居民休闲空间,做到水系整治到哪里,美丽屋场就建设到哪里,配套设施就跟进到哪里。目前,高灯河风光带沿线打造了30多个美丽屋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如今,推窗见绿、出门见水、处处见景,成为娄星区农村群众幸福生活的标配。

强经济,为乡村振兴引来“发展水”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了水生态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美化,也带来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高灯河流域三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到66.2%,是天然氧吧。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连接高速公路,距中心城区车程半小时,距长株潭等市州车程均1个半小时。随着高灯河的深入治理、蜕变,来自长沙、韶山、花明楼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成为近郊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娄星区依托高灯河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特色产业格局,壮大乡村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杉山镇花溪村65岁的村民李培亮,在家门口办起了火红的事业——在流域轧车坝旁边的一片河滩上,他花2万元添置了一套唱歌设备和一台冰柜,用来接待游客,生意还不错。

炎炎夏日,到此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游客戏水、唱歌、烧烤、露营,流连忘返。“节假日和周末生意好些,最多一天有500多元收入。”李培亮说,早些年,常常坐车到娄底城里去唱歌,“以前花钱唱,没想到现在还能靠这个赚钱。”他还把家里的两亩地租给附近的生态农业企业,当起了“包租公”。

高灯河仿佛一条长藤结了“瓜”,40多个产业基地、合作社在沿线齐头并进,农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农业产值增加5000万元以上,利润增加上千万元。沿线打造的花溪谷玫瑰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园、紫云轩度假村为代表的文旅景点及休闲农庄,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产值增加1000万元。其中,花溪谷农家乐年盈利200多万元,紫云轩盈利300多万元,直接解决了当地几百名群众就业。

从“水安全”到“水生态”,再到“水环境”催生“水经济”,娄星区擦亮农村水系整治的名片,实现生态种植、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等综合效益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水”动力。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江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