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揭开城步千年傩戏“庆鼓堂” 的神秘面纱

来源:城步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芳菊 雷学业 编辑:伍玉桃 2022-09-22 15:31:52
时刻新闻
—分享—

苗族傩戏,是一座晶莹剔透的活化石

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大约在宋代前后,受到民间歌舞、戏剧的影响,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

图为桃林傩戏面具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

傩戏不仅汉族盛行,苗族也世代传承。

湘西南城步苗族傩戏起源于元末明初,发端于栏牛峒卡田苗寨。卡田傩戏有一个举世无双的名字--“庆鼓堂”。

“庆鼓堂”,城步苗语又叫“打鼓坨”“称谷堕”。“称谷堕”就是“庆祝丰收的地方”“讲古(款)的地方”“怀念古人的地方”,又称“苗年大节”“丰收节”“红光大会”。是由巫祝举行的祭祀仪式,是一场盛大的傩歌傩舞。

清同治七年(1668)《城步县志四卷·民俗》载:“苗人喜欢吹芦笙,且跳且吹,其声鸣鸣,其状蝶蝶……男多蓝巾缠头,女则银饰满身,身着五色粗布花边衣……”在社祭期间,男女老幼投入,或表演,或观看,热闹异常。

卡田苗寨,你从远古神话中走来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头白仙牛私自下凡尘惹了祸,触犯了仙规,玉帝罚它下凡耕田十万。这片古田就是现在位于湘桂边境的城步汀坪乡和白毛坪镇交界之处的十万古田。

在一个艳阳天,仙牛在十万古田拉犁,天气炎热,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便跳出古田去寻食物和水喝。它拉着犁铧跑出几十里山路,一路寻到巫水河上游,来到一个山槽里,正在山槽里开田的村民发现来了一头白仙牛,非常喜欢,有意挽留它,便一齐放下手上工夫,前去设卡拦牛,可是卡来卡去都卡不住,竟然让它往河水下游逃走了。这个地方后来便被人们称作“卡田”。仙牛继续沿着河流往下奔,来到一个狭长的大坪,正在大坪里耕作的一伙村民发现了仙牛,也对它心生爱意,一齐上来挽留它,可左拦右拦前拦后拦都没能拦住,仅只抓掉了仙牛身上的几根白毛。人们便将这处大坪叫做“白毛坪”。仙牛奋力一拐,翻过一座名叫白头坳的大山,进入了一处宽阔的大坪——拦牛坪(现在的兰蓉乡)。

卡田梯田 杨瀚摄

也有老人说,远古时候,白牛坨(今城步茅坪镇骑龙村)走出了一头大白牛,进入水草丰美的清溪坪,沿着清溪河而上。它走到南泥坪,有人在前头截拦它,可是没拦住。后人将这里叫“拦牛坪”。白仙牛转身来到唐家冲,正遇一位姑娘刚磨好一盆米浆,香味扑鼻,白仙牛饥渴难耐,乘闺女转身之机,便把那盆香甜的米浆吃个精光。从此人们将唐家冲叫作“浆坪”。吃饱喝足后的白仙牛浑身是劲,一口气翻过楂子坳,朝南面的山冲奔去。下坡途中碰上一个村姑正在挑水,白仙牛怕被姑娘牵住,使劲冲撞而过,不料身子碰着扁担上的镣钩,挂脱几根牛毛。以后,这条山冲被取名“牛毛冲”。白仙牛沿巫水河狂奔而下,山民在两岸拦截它,舍不得这头可爱的白仙牛溜走,可惜未如人意。后来巫水河上下游就被人们叫做“上拦牛”、“下拦牛”了。整天受到惊吓的白仙牛慌不择路,懵里懵懂逃进一个人烟稀少的山冲里,无意间陷进一块泥脚很深的滂泥田里,被卡住了。之后,这个山冲就被人叫做“卡田”……

卡田苗寨全貌 杨瀚摄

卡田苗族,创造了悲壮雄奇的“庆鼓堂”傩戏

元末,朝政摇摇欲坠,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卡田世居的罗氏族人为图团坊清净,生活安宁,虔诚求助于神灵,于阳春二月进庙堂许愿,请求五谷大王、城隍佛主等保佑四时安泰、五谷丰登。心诚则灵,秋后果然大获丰收。于是择定十月初十,各房人丁齐聚庙堂举行盛大的还愿活动。

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卡田罗氏祖辈先后接纳肖、马、唐等其它姓氏的同胞一起在卡田寨居住,开发生产,安居乐业,共同举办“庆鼓堂”傩祭活动。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小庆一天一夜,大庆三天三夜。

卡田村2021年苗年活动迎宾场景 雷学业摄

庆鼓堂活动开始前,由两位会首召集各团坛主、首士商议祭庆活动的有关事宜,再由坛主通知所属各户打一个2斤糯米的大糍粑和12个3两糯米的小糍粑,每户交大米3斤,米酒2斤,腊肉3块,每12户人家献肥猪一头,另行筹集甜酒、烧酒、豆腐、香烛、纸钱、爆竹、果品等祭供物品。所收物品全部交与掌簿师(即总管)登记上帐,张榜公布。

庆鼓堂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头家两名,庙师1名,迷魂师1名,长鼓师1名,打锣师1名,芦笙师1名,癫鬼师1名,调乐师8名(其中吹号师1名,头歌师1名,散歌师4名,桠歌师2名),掌簿师1名,团主8名,共约70人。庆祝活动所需法服、法器、道具包括头扎、法医、牌带、五谷大王挂图1幅、麒麟挂图1幅、社公、社母、放虫郎君、收虫玉女圣像4块,风调雨顺供牌4块,凉伞1把,旗帜两面,其他如锣、鼓、钹、铃、卦、号、角等若干。

准备工作完成后,各村寨坛主带领团众,打起大锣,吹起长号,一齐聚合在鼓堂楼中。吃过晚饭后,在场地中央砌起火塘,燃起大火,架上大鼎罐,炖起用大米配以生姜、豆腐、肉丝、葱花、香料炖制而成的“稿盖”(苗语,意为“狗粥”)。大家围着火堆,席地而坐,一边喝酒吃粥,一边唱歌跳舞,通宵达旦举行傩祭活动。

卡田傩戏“庆鼓堂”表演场景 资料图片

卡田傩戏,在新时代焕发异彩

1949年10月,城步获得解放。

1952年,县人民政府在卡田村设立白毛坪区公所。为庆祝卡田解放后的丰收年景,区委安排卡田村举办一场庆鼓堂活动。当年农历十月十日,傩戏活动如期举行,由罗沛焱和罗盛枝两位老人担任掌坛师,罗沛焱负责“收魂”,罗盛枝负责“收阴”,罗春盛负责舞长鼓,罗世杰负责调乐。这次傩祭活动按照“大庆”的规模搞了三天三夜,获得圆满成功。

后来兴起的“破四旧、立四新”和“文革”运动,把“庆鼓堂”当作“四旧”和“迷信”扫除了,鼓堂楼被拆除,砖瓦被挑到白毛坪修学校去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84年,国家、省、市、县民委和文化局领导,前来卡田调研苗族傩戏“庆鼓堂”文化。省民委的领导对时任卡田村支部书记罗世毅说,现在改革开放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们可以恢复苗族古艺“庆鼓堂”了。

2021年10月,卡田庆苗年活动设案 雷学业摄

1996年,县人民政府决定隆重庆祝自治县成立30周年,要筹备一台大型文艺晚会,上一批民族文化节目。县文化局领导来到卡田村,要求恢复筹办《庆鼓堂》节目。其时,“庆鼓堂”傩戏已停办20余年,一部分老传承人已经过世,要恢复傩戏活动有一定难度。但其他掌职人员还健在。村里便将这批老人组织起来,由罗大禄担任总导演,罗昌鹏拟写歌词,其他老人带徒弟,全面开展排练活动,参演人员共56人。全场傩祭分为开坛、收坛、斗灾等4场,每场20分钟。农历十月初十晚正式开坛,来自县乡机关和周围20多个村寨的3000余名干部群众观看了这台傩戏,全场掌声不断。同年11月30日,卡田村庆鼓堂傩戏被搬上了县庆3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舞台,表演30分钟。这是卡田傩戏第一次走出大山,在全县人民面前公开亮相,好评如潮,惊艳八方。

庆鼓堂傩戏恢复以后,每三、五年举行一次。1999年,县人民政府和县政协拟对“庆鼓堂”资料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副县长段志强同志亲临卡田村指导工作。这台傩戏由罗世杰担任掌坛师,新增了《踩田歌》一场表演。

苗族傩戏卡田“庆鼓堂”表演场面 资料照片

2011年,白毛坪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强乡”的发展战略,卡田村支两委决定深入发掘传承“庆鼓堂”文化予以呼应。时任白毛坪乡副乡长的罗世毅回村担任总策划,精心设计了四种苗语唱腔,添置了横幅、凉伞、旗号、牌灯等古老道具,改进了调路师、长鼓师、打锣师、芦笙师、癫鬼师的打斗动作,完善了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及长号、牛角、唢呐、碰铃等乐器闹台打击法,将表演节目从原来的4场扩展至10场,分别是《乐器闹堂》、《请神》、《开坛》、《坐凳坐堂歌》、《踩田歌》、《摇板歌》、《齐兵斗灾》、《祭社公》、《迎客敬酒》、《收坛》,表演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当年十月初十晚进行表演,市,县,乡各级领导和村民6000余人观看,电视台全程录播,傩戏表演圆满成功。当年11月30日,该节目参加了自治县成立5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年底,受县委宣传部之命,罗世毅对庆鼓堂傩戏进行改编,浓缩为3人表演20分钟版,赴省城长沙出席了湖南卫视《百姓春晚》节目,精心表演了“庆鼓堂”傩戏,一举将卡田傩戏推向了全国观众。

其后,卡田《庆鼓堂》节目连年登上城步六月六山歌赛和全国山歌王争霸赛舞台,多次夺得亚军、最佳表演奖和最佳人气奖荣誉。

为了解决傩戏传承基地建设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罗世毅趁出席县人大会议期间,连年递交要求支持卡田村重建庆鼓堂鼓楼的议案,县政府每次答复暂无资金重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集案。2015年10月,县信访局将此集案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建议于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同志到城步包案下访处理信访问题期间,向何副省长汇报处理了结该案。当年10月28日,何副省长前来城步现场办案,专门听取了罗世毅的诉求,当场拍板解决庆鼓堂鼓楼主体工程建筑资金80万元,附属工程建筑资金由县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因种种原因该专项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直至2018年才将50万元划拨县财政局,另30万元被调剂去了他县。当时卡田村小学已撤并至白毛坪镇中心学校,校舍已成为卡田村委办公楼。2019年,卡田村服务中心建成竣工并交付使用。2020年,卡田村小学被全部拆除,庆鼓堂鼓楼开始动工修建。次年10月竣工。

2021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初十,正是卡田村庆鼓堂傩祭日子。这一天,卡田村隆重举办了庆鼓堂傩戏文化传习中心挂牌剪彩暨庆祝苗年活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马忠华同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漆小玲同志出席活动,并为为庆鼓堂傩戏传习中心揭牌。卡田村傩戏班子精心表演了两个小时的八场节目,分别是掌坛师请神(开坛)、乐器闹台、开坛、庆鼓堂表演唱、踩田歌舞、齐兵斗灾、祭社公、杀火场(收坛)。来自县内外近万名观众观看了这场精彩的傩戏表演,并与当地苗胞一起欢度苗年,共度佳节。这是卡田“庆鼓堂”傩戏活动传续近千年来,最隆重热闹、影响最广泛的一次展演活动,通过电视、微信、微博、抖音、视频等多型媒体对外传播,宣传效果极佳。

2021年卡田苗寨过苗年的欢乐场面 雷学业摄

庆鼓堂傩戏,你将走向何方

庆鼓堂文化是原始农耕文化和宗教文化在祠庙和舞台的再现,承载了城步苗族同胞穿越千年的太平致富梦想,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是传承苗族数千年历史的口传读本。卡田庆鼓堂的唱词和道白,以请神、庆神和送神活动为主旨,生动传述了苗族迁徙历史和源流,表明祭祀活动的根由。

清代陆次云《峒溪纤志》载:“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伏羲女娲像”。祭祀时,巫师行各种法事,唱傩歌,跳傩舞,演傩戏,表示对自己始祖的虔诚崇拜和敬仰。

卡田庆鼓堂傩戏第一场《请神》,团众同唱《请神歌》:

盘瓠开天大神圣,圣神有感降凡尘。

混沌初开迷迷朦,人民吃为草菜根。

天降盘瓠大神圣,三头六臂是奇形。

历代只有盘瓠氏,算是乾坤创始人。

蚩尤帝君第二神,发明稻谷养万民。

全赖苗父尝百草,才有良药治百病。

燧氏钻木取有火,生食变作熟食民。

亘古无火生吞食,如同野兽一般情。

前人不兴庆鼓堂,古人受苦不平常。

古人架木做居住,更无被褥和衣裳。

全身油墨一身毛,无情落雨不辞劳。

并无衣裳蔽躯体,寒冬伴火是通宵。

感谢亘古大神圣,设置鼓堂来相庆。

盘瓠图腾

这段《请神歌》,教育人们要记住盘瓠、蚩尤、苗父、燧氏这些苗族先祖,铭记他们开天辟地,发明五谷百草和钻木取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化的丰功伟绩。所请之神中还有苗族的祖先蚩尤、驩兜、社公、社及本地的民族英雄上峒将军、中峒将军、下峒将军等。

——是弘扬原始农耕文化的古朴教材。如前所述,苗族先民在我国古代最先进入农业社会,“蚩尤帝君第二神,发明稻谷养万民”。卡田庆鼓堂傩戏的大部分篇幅,就是表现古时候生产力低下时代苗族先民的农耕生活。

如《踩田歌舞》一段,八名苗族壮年男子身背斗笠,手持踩田棍,随着锣鼓点子舞蹈上场,绕场一周成圆圈,面朝里面,边舞边唱《抬丧踩田歌》:

亘古不懂踩田好,禾苗落泥不扯草。

后来抬丧田里走,才知籽粒长得饱。

从此种禾要踩田,一踩禾苗有三变。

叶肥杆粗蔸变大,谷粒饱满喜连连。

······

2021年卡田傩戏的精彩表演 雷学业摄

“抬丧踩田”是城步苗区的一种“特殊农俗”。这里山高水冷,“水浸田”多,野草稗籽多,禾苗长不出新根而被淹没。那时候农村交通很不发达,通往各家各户的都是泥泞小路。碰上“老”了人,“抬丧”、“送丧”只能往稻田走直道。为了保护禾苗不被踩没,“抬丧”的队伍步履蹒跚、小心翼翼。人群“抬丧”过去,奇迹出现了,所过稻田,杂草稗籽被踩入深泥,禾苗被保护下来,反而长得更茂盛,秋天谷穗饱满,喜获丰收。久而久之,人们得出了一条经验,种禾要“踩田”。这是一种极其古老、原始的稻作文化,后来逐步演化为苗族民间祈祷五谷丰登愿望的农耕祭祀活动。

城步“庆鼓堂”就以“抬丧踩田”表演形式,教育后人“个个要把田来踩,秋收才有好收成”。“庆鼓堂”全部祭祀过程,巫师们的主要活动,就是模仿表演生产、劳动中的挖土、播种、插秧、踩田、割禾、打谷等稻作农事全过程。“庆鼓堂”实际就是原始农耕文化在祠堂祭祀和舞台表演中的形象浓缩。

——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村规族训。

一是告诫人们要尊宗孝祖,不要数典忘祖。庆鼓堂的筹备活动首先是向族人筹集斋粑、豆腐、米酒和三牲供品,入庙祭祀祖宗神灵。《庆鼓堂》开锣表演第一场《请神》,首请之神就是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和苗族祖先,还有开发团峒地方先祖,教育人们不要忘记槃瓠、蚩尤、苗父、燧氏以及五峒大王等始祖,是他们创造了人类社会,发明了五谷杂粮医药,开启了人类文明。

二是告诫人们要辛勤劳作,不要好吃懒做。《庆鼓堂》第五场《踩田歌》,其歌词就是教育子女要勤奋劳动,辛苦能干,方能夺得农事丰收,人生有成。

三是告诫人们要扬善惩恶,不要善恶不分。苗族人民向来信鬼尚神。但是鬼也有善恶之分,“善鬼”能赐福于人,“恶鬼”则专门作崇,使人兽不安,甚至造成灾祸。因此,苗族同胞对“善鬼”虔诚祭祀,以求得福进财,消灾除病;对“恶鬼”则常请巫师致祭禳解和作法驱赶,以祈化凶为吉,确保人民平安。

——是丰富村民文娱生活的乡村春晚。卡田“庆鼓堂”还愿祭祀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苗乡山寨古老文艺的表演过程。

明嘉靖《贵州通志·风俗志》记载:“十月朔日为节,乃椎牛祭鬼,大集种类,男女食酒,吹芦笙”。清初田雯《黔书》载:“苗人以季夏为岁首,屠牛酝酿以祀天”。这是关于苗族过苗年的最早记载。过苗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椎牛祭鬼、祀天、宴饮和芦笙歌舞,十分隆重,如同汉族过“春节”一般,要举行三四天的娱乐活动。

卡田“庆鼓堂”傩戏中有许多民间乐器演奏,锣、鼓、钹、芦笙、唢呐、长号、牛角和小号,乐声悦耳动听,用苗语演唱的歌曲多达百余首,高亢激昂,表演动作模仿挖土、播种,插秧,踩田,割禾,打谷等农事活动,朴实、夸张,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充满了乡间田野气息,也带有苗族的粗犷、狂野和浪漫气质,在那文化生活枯涩稀缺的年代,只有到了丰收十月,苗族人民才有闲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苗年,享受这一年一度的文艺大餐。古时的庆鼓堂傩戏,不亚于当今的“乡村春晚”。

——是当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的实质是经济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人才振兴。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助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美丽乡村带来浓重的文脉人脉,促进地方旅游业、餐饮业和文化事业齐头并进。

庆鼓堂文化历经千年积淀,已成为城步苗族原始农耕文化和巫傩文化的精华。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将把千年庆鼓堂文化带向何方?

——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苗族人民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音乐和服饰等独特文化,曾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贡献了“五大发明”。城步苗族庆鼓堂文化,就是苗族人民维系民族团结发展的纽带,历经千年而不衰,值得传承和发展。要去其糟粕,对其因时代限制、科学不发达而迷信鬼神的内容予以剔除。要取其精华,对其尊宗孝祖、热爱农事、维护民族团结的主题予以弘扬。

——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努力申报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卡田庆鼓堂傩戏集祭祀文化和歌舞文化于一体,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动作粗犷、诙谐风趣、腔调高昂、声音悦耳。既有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也有惊心动魄的苗族武术表演;既有唢呐、芦笙、大锣、大鼓等苗族器乐道具,又有牌带、头扎、师刀、法衣和傩戏面具等祭祀用具,糅合了浓郁的苗族宗教和歌舞色彩,是极为珍贵的苗族非遗项目。目前已列入市、县级非遗保护名录,修建了保护传习基地,建议进一步加大传承经费的投入和傩戏传承人培养力度,进一步改编傩戏剧本,提升表演技能,增强舞台效果,打造苗族歌剧品牌,积极申报为国家和省级非遗项目。

——要将庆鼓堂与丰收节合二为一,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和民族认同感的记忆符号。将每年的庆鼓堂节日和丰收节合并操办,动员在异地务工、求学乃至外嫁的村民,尽量抽出时间奔赴家乡参加活动,让每一个人都担任不同的角色投身活动,增强人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凝聚村民的向心力,激发人们爱家爱寨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的动力。

——要紧贴时代,锐意改革,让庆鼓堂文化融入商贸活动,促进乡村振兴大潮。庆鼓堂文化作为苗族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浓缩其原始农耕文化的精华,利用苗族民间文艺的优势,对其节目内容和篇幅进行精简,利用短小精悍的表演形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风格,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和巡回演出,让群众充分领略古色古香的农耕文化,惊心动魄的苗族武术,美轮美奂的民间音乐,美如仙境的田园风光,充分展现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还要将庆鼓堂融入大型商贸活动,通过文旅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真实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伍新福《中国苗族通史》、《苗族文化史》、

《苗族历史探考》

吴荣臻《苗族通史》

尹建德、尹小菊《城步苗族“庆鼓堂”调查》

罗世毅《我是怎样恢复庆鼓堂傩戏的》

来源:城步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芳菊 雷学业

编辑:伍玉桃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