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丹霞之魂 诗画崀山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文国 编辑:戴瑾昕 2022-09-27 09:05:48
时刻新闻
—分享—

0f26ceb3-e89d-4569-a660-0df9fc80a444.jpg

天清气爽,微风荡漾,与外地朋友一起走访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探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丹霞盛景,领略山水之间的万种风情。

崀山之美,美在姿容妙曼,美在内涵卓越,美在气韵天成,美在人文荟萃。

有楹联为证:

崀笏山头,看蜡烛照天,辉映湘楚胜景,骆驼卧山,鲸鱼闹海,牛鼻立寨,龙口朝阳,八音洞籁彻寰宇;将军石畔,听夷江流水,淘尽古今豪情,再兴悲歌,沅发遗恨,刘氏炳史,徐公传奇,一代乓后耀中华。

七十六字楹联,寥寥数语,道出了崀山的音容笑貌,前世今生。

崀山,是一幅画,一幅令人梦萦魂牵的水墨山水。

崀山,位于湘西南边陲,紧邻广西。高速贯通,飞机抵达,高铁已在规划。中国境内,朝发夕至,简便快捷。

“崀”见于《辞海》,曰:“崀,地名,在湖南新宁县境内。”“崀”,山之良也。当地传说及地方志云:当年舜帝南巡苍梧途经此地,见山水如此秀美,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 崀山便成了中国极少由帝王命名的风景。

296f72d1-62e0-4aa4-9f0a-1153f0b69d74.jpg

崀山的灵气,来自丹山碧水的巧妙组合。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的峰、峦、谷,云山台寨,石柱石墙,赤壁丹崖,石巷石槽,与夫夷江水构成了一幅如痴如醉、似梦似幻的山水画卷。崀山是中国丹霞地区中,丹霞地貌丰富程度最有代表性和最优美的区域,完整的红盆丹霞地貌使这里成为一座天然的丹霞地貌博物馆,被地质专家们赞誉为“丹霞瑰宝”。

八角寨,崀山的灵魂,因山石如八角而得名。通向山顶由岩石砌成的寨门,坚固厚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登上八角寨峰巅,四周是丹霞裸露的万丈深渊,幽深莫测的峰林峡谷,纵横交错,峭拔挺立的群峰,此起彼伏,如鲸鱼闹海,形神毕肖,蔚为壮观。

站在这里,天地浑然一体。云台寺晨钟暮鼓,香火袅袅。透过几分绵绵的禅意,心胸豁然开朗。风雨、疲惫、无奈,似乎都销声匿迹。平日耿耿于怀的世态炎凉和宠辱得失也荡然无存,飘然进入一个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顺八角寨索道而下,步行半个小时,便来到夫夷江边。落日的余晖洒在平静如镜的江面上,清风徐来、波光潋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a35d742-178d-4f62-8411-000790381859.jpg

清澈见底的夫夷江,如一条银白色的飘带,从幽幽如梦的广西资源县潺潺流来。夫夷江,也称夫夷水、夫夷河,发源于广西资源县的猫儿山。资源县,也许是取资水正源之意吧。因境内金城山上脉芙蓉岭有“芙蓉草”,古时“芙蓉”与“夫夷”音近,山以草名,水以山名,国以水名,故有夫夷水之称,崀山也为夫夷侯国故地。

夫夷江从广西进入湖面新宁县后,在邵阳县双江口与赧水汇合成资江,故人们介绍夫夷江时也会将其称为资江的东源或者右源。

游罢碧水秀丽的夫夷江,气象万千的八角寨,登临刀劈斧削的“天一巷”,雄伟险峻的骆驼峰,禅意朦胧的紫霞峒,已是残阳西下,两岸斜阳,缕缕炊烟,如诗如画,连同那斑驳陆离的历史记忆,正慢慢散去。

山之光,水之色,交相辉映,让山之秀美与山之灵气,相映成趣,生色生香。崀山自有一种震撼心灵的风韵。

从水溪码头开始漂流,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顿时身子轻飘起来,一江秋水,如梦如幻。

这次给朋友们撑排的是崀山镇水溪村贫困户陈扬,这位擅长山歌的山里汉子,一脸兴奋地道起家常:过去,守着美景受穷。现在,依靠旅游开发,这些“排古佬”也和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工资,去年全家收入3万多元。整个崀山,贫困户吃旅游饭的还真不少。末了,小伙子还不忘一抖酽酽的歌喉,唱起了山歌。

“竹筒装酒么溜溜,敬客溜溜的人……”热烈欢快的瑶家劝酒歌响起,瑶家的战鼓敲起,游客和瑶家姑娘便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

崀山脐橙、血粑腊肉、血浆鸭、铁皮石斛炖土鸡……令人口舌生香的菜肴一溜溜地摆上圆桌,竹筒美酒喝起来,熊熊的篝火燃起来,姑娘们一字排开,在悠悠的瑶歌声中,纤足轻迈,玉臂微摇,跳起了摇摆舞,“瑶王宴”成了快乐的海洋。

最耀眼的还是那一筐筐一簇簇色泽鲜红、果面细腻、香气扑鼻的崀山脐橙,令人垂涎欲滴。上世纪70年代,周总理用这崀山牌脐橙赠送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及多国国家元首。而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省农博会崀山展厅吃了崀山脐橙后,也啧啧称赞。

一朵朵橙花就是一串串美丽的音符,一片片橙林便是一曲曲希望的乐章。春季橙花盛开,芬芳氤氲;秋季果挂枝头,苍翠欲滴;冬季红果满枝,橙香四溢。崀山及周边地区已种植脐橙30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超过6亿元。全县拥有35万脐橙从业人员,20多个销售大户中,每年赚个三五百万元的并不稀奇,1万多贫困人口通过种脐橙脱贫致富。脐橙,已成为崀山人致富的“摇钱树”。

青山变金,绿水淌银,崀山青山绿水中飞出致富歌。

“又见脐橙黄,西下的夕阳,层层的梯土翻金浪,一座座山峦闪金光;又见脐橙黄,最美的星光,伴随着弯月亮,飘来脐橙香……”在崀山首届脐橙节上,一曲《崀山脐橙香》,带着酽酽的橙香,传遍大江南北。

崀山,也是一首壮美的诗。

1939年9月,战火纷纷。为躲避战乱,著名诗人艾青,曾执教从衡阳迁往新宁县的湖南省立第六师范。

新宁山清水秀,离县城不足8公里的崀山,更是独具天韵,到处是峭拔的山峦,林立的山岩,葱茏的树木,鲜艳的野花,大自然的景观别有风采。同时,这里又是战争的大后方,一队队运送战士与辎重的兵车,一群群退下来的士兵与伤员,死难战士的遗体与坟墓,都给了诗人无比的震动。

c03cc90f-1a86-43c9-8ad2-1f709432064c.jpg

山川草木赋予了诗人丰富的创作灵感,生灵涂炭家园破碎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崀山生活的200多个日日夜夜,艾青不但完成了《诗论》的写作、长诗《火把》的创作,而且写出了大量描写崀山的诗歌。这是诗人创作生涯中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在这里,艾青不仅写下了不朽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这里,他也动情地为崀山留下了传唱至今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这样的灵动,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旷野性情,又打上了厚重的文化烙印。

位于石田村辣椒峰景区内的蜡烛峰,高400余米,挺拔威猛,是伟岸的象征,又是无字天碑,游客至此,无不驻足流连,赞叹不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千里来龙到石田,一对蜡烛照青天;谁人葬得此冢地,世世代代出状元……

历史上,这里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君子文化,瑶族风情,异彩纷呈,气象万千。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陶醉于崀山山水之美,触景生情,在夫夷江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莲说》,并书“万古堤防”四字刻于石崖,虽历经千年风雨,但至今依稀可见。

自从有了《爱莲说》,崀山清官廉吏层出不穷,享有“君子之乡”美誉。明代进士李敏,助郑和下西洋有功,任职两广总督,卒于总督任内,“丧归,囊橐萧然,遇者不知为显宦也。”夫人扶柩归里,变兑首饰给夫役。明崇祯新宁知县陈懋辞官后自嘲“莫笑旧装无一物,鬓边也有数根银。”清光绪知县李蛮牛,爱民如子,每月靠父母寄送的银两过日子,被誉为“自费县官”。清代湘军鼻祖江忠源,在京期间,不怕千里迢迢,先后护送三个朋友的灵柩回原籍,有次还延误了自己的考期,其古道热肠,义薄云天的侠士风范,令人刮目相看。曾与邓小平等一同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徐君虎,民国时期曾任新宁、邵阳、大庸县长,为政清廉,人称“草鞋县长”,其芒鞋赴任大庸历险的骁勇,智破“邵阳永和金号惨案”的睿智,守土抗日,领导新宁和平起义的壮举,至今被称颂。

清末,本不算有名的新宁成为湘军的发祥地。湘军劲旅“楚勇”诞生于此,因战功卓著而使崀山周围这块弹丸之地涌现的四品以上大员达240多人,尤其是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刘光才等晚清重臣。刘长佑曾任直隶总督,刘坤一曾任两江总督,府邸相为毗邻;江忠源曾任安徽巡抚,刘光才曾任浙江提督,江刘两宅隔水相望,故有“隔墙两制台,隔河两提台,十里三道台,七里一协台”的说法。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这些封疆大吏也为湖南书生打开了一道经世致用的大门。

史学家在研究浩如烟海的清史中还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动摇清王朝的是崀山人,保卫清王朝的也是崀山人。

1847年和1849年,崀山人雷再浩和李沅发分别聚众发动了两次农民起义,多次大败清军,几乎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也成为太平军起义的先声。而之后正是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纷纷创办地方团练,才镇压了太平军。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而今,历史的烟云早已随风飘逝,只留下昔日的喧嚣听凭后人评说……

f09021b4-0c19-44ed-b967-73bdf7bec43f.jpg

崀山之奇,奇在自然巧夺天工;崀山之美,美在充满历史沧桑。崀山的建设者们厚积薄发,敢为人先,凭着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坚守,一步一个脚印,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家园”演变为世人瞩目的“世界遗产公园”,用智慧和汗水托起了湘西南闪耀的一颗丹霞明珠。

崀山一直在等着你的到来,正如《浪漫崀山》所吟唱的那样:

总有一首诗在心中荡漾

浪漫崀山让人徜徉

八角云海腾细浪

神奇骆驼惊四方

总有一幅画在心中流淌

浪漫崀山让人向往

满最是夷江水

望眼欲穿将军郎

(来源:《人民日报》副刊《观天下》 作者:杨文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文国

编辑:戴瑾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