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男童玩游戏充1.8万,平台不肯退?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翁子茜 2022-11-16 09:48:52
时刻新闻
—分享—

半年前,湘潭的王先生因工伤截瘫入院治疗,花费60万元的医疗费,后来,仍在医院治疗的他却从家人口中得知一个消息,9岁的儿子小杰(化名)因为在233乐园游戏平台充值2万多元,又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王先生称,平时儿子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提交第一次退款申请后,孩子奶奶又接到“花呗”的催款电话,经过查询才知道,孩子通过支付宝还充值1.8万余元,但此后联系平台退款,平台不再受理。

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233游戏平台的主体公司,对方回应,经内部核实,家长首次申请退款成功后,账号已关闭充值功能,还有订单未退款是由于家长首次计算退款金额有误,没有一次性申请退款,属于家长遗漏。接到记者反馈后公司已经联系到用户,客服会协助用户补充订单。

用奶奶的微信支付宝给游戏充值

王先生今年34岁,湘潭人。今年5月,他在贵州某隧道现场施工时,被工程车压伤,造成脊椎粉碎性骨折,入院诊断为截瘫,后来转回长沙进行治疗。

王先生说,他在几年前已经离异,他的儿子目前和60岁的奶奶在娄底生活,爷爷则在医院照顾自己。据孩子奶奶讲述,今年10月,她在微信查电费信息时,发现这个微信账号曾向233乐园游戏平台多次充值,总额为2004元。奶奶因为担心王先生生气,没有将此事告诉他,因为她不太懂网络,找来小杰的表哥,向平台主张退款。最终通过申诉,平台同意退还一半款项,即1002元。这笔款项在11月初到账。

但几天前,奶奶突然接到“花呗”的催款电话,称她有400多元逾期未还。奶奶找人询问后,才得知这笔款项也是向233游戏平台充值产生的,同时,查询发现,她的支付宝账号10月底前向该游戏平台充值了1.8万元。

第一次退款签了《承诺函》,平台不愿再退

王先生得知此事后,让小杰的表哥联系233游戏平台,但对方答复小孩的家长申请退款时已经签署一份承诺函,承诺函中约定,如果再有充值行为,就视作监护人已经同意,不再申请退款。沟通记录显示,对方客服回复称,“承诺函上写得很清楚,无法受理二次退款”。

小杰的表哥告诉记者,他在10月15日第一次申请退款时就是通过233游戏平台的QQ客服提供的退费链接,提交材料。在此过程中,对方引导他填写了一份《承诺函》。孩子奶奶签署这份文件后,小杰的表哥将其拍摄上传到平台。记者看到王先生发来小杰此前的支付记录,其中每次支付的金额为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都是用来购买游戏的虚拟货币或者道具,时间跨度从8月到10月29日。

小杰的表哥说,在他申请为小杰进行退款时,发现小杰的账户未进行实名认证。但记者在11月15日查看该游戏账号实名认证信息,认证信息为小杰奶奶本人。

记者在下载233游戏平台后发现,进入平台界面后,会弹出要求实名认证的提示框,但记者随意输入了一名测试者的身份证号,通过了实名认证。这也让王先生质疑,这种实名认证实际上很容易被绕开,只要随便找一个身份证号就可以通过认证,而不像其他游戏一样需要人脸识别。

进展

平台:首次计算退款金额有误,客服会协助

233乐园官网信息显示,该平台隶属于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11月15日,记者联系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对方对此事作出回应:该公司是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进行防沉迷实名制,他们是第一批接入国家实名认证系统的公司之一。目前市场上所有网络游戏和平台都是用该方式,公司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该司的用户协议里也有关于未成年人使用该App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而且,平台账号是必须实名的,不进行实名无法充值。经内部核实,家长首次申请退款成功后,账号已关闭充值功能。还有订单未退款是由于家长首次计算退款金额有误,没有一次性申请退款,属于家长遗漏,公司已经联系到用户,客服会协助用户补充订单。

湖南睿邦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明表示,根据《民法典》第145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9岁的小杰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使用手机给游戏进行大额度充值,属于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且事后并未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该民事行为为无效行为,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可以要求游戏公司退款。

能否退款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够提供充值行为是小杰的自主行为的证据。至于平台要求签署承诺函,并就退款进行协商以及就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如何处置进行约定,具备法律效应,签署后家长应切实负好监护责任。

如有在第一次申请退款时还有部分充值记录遗漏,承诺函中没有约定的情况,家长可以再次主张。如果第一次申请退款后,小孩又利用其他账户进行了充值,应该视作家长没有履行监管责任,再主张退款很难获得支持。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翁子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