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个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株洲力量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龙琦 2022-11-16 10:27:35
时刻新闻
—分享—

因工而立,因工而盛,这就是株洲。

“中国第一”“世界首创”,这是株洲工业的鲜明标记。

在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株洲制造又展现了怎样强大的实力?

梳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知株侠看到,株洲创造了一批能够彰显“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中国力度”“中国深度”“中国跨度”“中国硬度”“中国强度”“中国准度”“中国密度”的“硬核”产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成功创建了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了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代表的“3+3+2”现代产业体系,2020、2021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10个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明显的市州。

历经沧桑巨变的湘江之滨,制造名城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速度——株洲制造筑牢产业基础

“在株洲,喝一盏茶的工夫,可以把制造一台机车的上万个零件,在方圆5公里范围内集齐。”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用一个形象比喻展现株洲的制造业优势。

▲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其牵引电机、驱动控制、运行控制等“心脏、大脑和神经网络”核心装备部件大多来自株洲;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是高铁动力的“尖端神器”,其技术仅被世界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中车株洲所公司为1700多列动车组、6000多台电力机车、1000多台内燃机车提供电气传动系统,有效助力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成为擦亮高铁金名片的中坚力量……

株洲建成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产业集群规模超1400亿元,集聚上下游企业近400家,本地综合配套率超过80%,构建了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实力的积累,让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一举成为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品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27%,位居全球第一。如今,在海外,株洲的轨道交通产品几乎成为“中国速度”的代名词。

中国精度——株洲制造掌握技术话语权

近日,株洲市中小航空发动机集群成功入围工信部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公示名单。

作为飞机“心脏”的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2021年7月27日,AES100发动机双发配装直升机首飞成功,飞行升限高度达到8000米,能满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的使用需求。AES100由中国航发株洲动力机械研究所研制,是我国第一型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kW级先进民用涡轴发动机,工作压力可达到20个大气压,工作温度达到1500℃,由上万个精密加工的零件构成,制造和装配精度达到0.001mm量级,被誉为“螺蛳壳里做道场”。此外,株洲还为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提供动力,“株洲造”通用飞机“阿若拉”飞上蓝天。

株洲是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诞生地,是全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制和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首批湖南唯一的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构建了国内最完整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试验验证和生产制造体系,聚集了中国航发动力机械研究所、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山河科技、南方宇航等一批骨干企业。

目前,株洲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飞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90%、75%,累计交付活塞、涡轴、涡桨等各型发动机17000多台套。

中国硬度——株洲制造增强自主可控能力

硬质合金是工业的“牙齿”。按照“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株洲的龙头企业带动,不仅裂变出诸多“种子”,促成硬质合金产业集群发展,更形成了涵盖上游钨金属开采冶炼、中游刀具加工、下游终端产品制造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2021年总产值达385亿元。

▲ 株硬集团

株硬集团5000吨高性能碳化钨智能生产线投产,弥补产业链原料短板。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下游企业不同需求研发生产各类切削刀具,为机械加工制造提供整体配套解决方案。株洲成为全国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基地,涌现“钻石”“顽石”“欧科亿”等知名品牌,硬质合金产量在全国行业占比41%,高端数控刀片占比75%以上,海外订单销售收入持续稳居全国首位。

十年来,株洲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株洲占据全省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半壁江山”,位列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第42位。

中国高度——株洲制造勇攀自主创新高峰

2020年12月17日,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生产的探空气球助力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这期间,探空气球须克服-20℃到-30℃的低温,以及紫外线对气球造成的影响,穿越云层,穿越大风区,上升到3万米高空,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关键性气象要素值,通过信号发回地面。目前,该公司的探空气球升空高度达到了48000米,正在向50000米奋进。

中国化工株洲院是《气象气球规范》国际标准的制定单位,多次参与“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国防科技工业重大专项工程。

2021年6月25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由中车株机、株洲所、株洲电机等联合研制的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绿巨人”奔驰在青藏高原,约90%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3650米。“绿巨人”是世界范围内运用海拔最高、功率最大的高原机组,最高运营时速160公里,可满足海拔跨度5100米以内的运用需求,多项技术填补行业空白,展示了“中国创新”的伟大成就。

中国深度——株洲制造沉下心来硬腰杆

2019年9月,中车株洲所旗下的SMD公司,在英国阿伯丁举行的SPE Offshore Europe展会上,发布了一款具有超强作业能力、绿色环保工作级电驱动水下机器人(简称ROV)——QUANTUM/EV。

▲绿色环保工作级电驱动水下机器人——QUANTUM/EV。

该型号ROV是目前全球最高性能的电动ROV,可以下潜到6000米深的海底,整机功率高达400千瓦,是目前世界上下潜最深、功率最大的作业级电动ROV,可用于海底油气工程、海洋科考、海上救援打捞、水下钻井等多个领域。由于采用电机驱动,最大限度降低了漏油风险,有效保护了海洋环境,极大提高我国在深海油气、海底科考、海上打捞等方面的作业能力。

中国跨度——株洲制造聚焦难点自主研发

台风、地震、海啸……对跨海大桥来说,是挥之不去的“幽灵”。

2013年,时代新材研制的长、宽均为1.77米的世界上最大橡胶隔震支座问世,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应用,为其提供“定海神针”。

橡胶隔震支座广泛应用于房屋、公路、桥梁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位于桥梁支座中间的橡胶技术,被誉为桥梁支座的“心脏”。该支座承载力约3000吨,可为港珠澳大桥抵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有效抵御台风、地震、海啸等灾害或人为事故对大桥的冲击。

十年来,株洲发挥“厂所结合”优势,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升级。打造了52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9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培育本土上市公司12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8家,高新企业907家。

中国强度——株洲制造解决“卡脖子”环节

聚酰亚胺薄膜是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有机高分子绝缘薄膜材料之一,半根头发丝厚度(25μm)的薄膜电气绝缘强度可以达到300kV/mm,并且具备-190℃到260℃的宽温使用范围,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和特种装备领域。但长期被国外少数企业垄断,成为制约我国的关键瓶颈性高分子材料。2017年,株洲时代华鑫公司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化学亚胺化制膜量产,破解了困扰国内高分子化工行业50余年的难题,在相关高端装备领域完成了国产化替代,填补了国内空白,保障了我国特种装备关键材料的自主安全供应,有望在电子散热等领域成为全球行业技术的引领者。

与金属材料对比,芳纶纸可减重20%以上,强度是钢丝的6倍,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端芳纶材料被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垄断,长期受制于人。2019年第一批由株洲时代华先公司研发制造的芳纶纸正式投产,突破了水力式流浆箱成形技术和高温辊压的“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芳纶纸在高铁动车、航空航天等重大领域的工程化应用及国产化替代,推动我国在新材料瓶颈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中国力度——株洲制造实现质的飞越

2020年7月29日下线的全球最大牵引力电力机车“神24”,拥有最大单机功率、最大单机牵引力和制动力、最大车长、最多轴数四个世界第一,刷新了轨道交通装备动力的世界纪录,填补了24轴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产品的空白,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单机功率28800千瓦、牵引力2280千牛的“神24”电力机车,能在12%的坡道上牵引1万吨货物列车,承载“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制造强国,推动轨道交通产品绿色智能化、产品多样化、市场全球化”的历史使命,充实和完善了国内外重载大功率机车的开发平台,是国内高端装备由制造向智造转换的典范。

中国密度——株洲制造突破原始创新

如果说CPU是信息电子产业领域的“中枢神经系统”,那么IGBT则被誉为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心脏”,高铁、地铁都是靠它组成的变流器来进行电能变换和调速。

▲ 2022年10月28日,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核心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

2022年10月28日上午,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器件核心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位于株洲田心高科园,占地约266亩,计划总投资逾52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产36万片8英寸中低压组件与基材的生产能力,产品主要面向新能源发电及工控家电领域。此前,世界第二条、国内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在株洲投产,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大功率压接型IGBT的技术和市场垄断,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中国芯”的突破。

一个指甲盖大小、半根头发丝厚的IGBT芯片里面,并联摆放着6万个被称作“元胞”的基本单元,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以一睹芯片内的“庐山真面目”。这种芯片,能够在1秒钟完成10万次开关动作,实现电流快速转化。IGBT芯片中的“元胞”仅头发丝十分之一大小,要将6万个这样的“元胞”,高度均匀地安置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元胞”的均匀度,决定芯片功效的高低,远胜于在头发丝上雕花。

中国准度——株洲制造联通大中小微企业

光纤陀螺是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的光纤传感器,具有自主纠偏、灵敏度高、寿命长、耐低温耐高温、抗电磁干扰等优点,是迄今综合性能最好的惯性传感器之一。作为惯性导航系统的核心测量元件之一,光纤陀螺的精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抵达目标的准度。一个高精度光纤陀螺产品,完成整个流程需10天以上。

菲斯罗克公司2016年落户株洲以来,持续坚持技术导向和市场牵引,以“专精特新”打通上下游,连接大中小微企业,现已迅速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跃居国内行业龙头。其研发的优于0.001°/h的光纤陀螺采用多项国内首创的核心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量产此类精度的光纤陀螺及组件的供应商,销售收入更是几乎每年迈上新台阶。

知株侠也看到,株洲制造的喜人成绩,离不开优质的营商环境。尤其是近年来,株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方法,高规格成立市打造“三个高地”指挥部;精准施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发布新“人才30条”,建立“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定期举办“制造名城早餐会”;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一把手走流程”、开设“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项目“开工即配套”和“竣工即办证”改革举措、物流降本增效等典型经验获得国省推介,政策政务环境成功入选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地级市十佳。

征程再启,奋斗不息。知株侠相信,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株洲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把真理伟力转化为株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实效,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株洲新篇章。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龙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