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新闻工作者:与党和人民同呼吸 与时代共进步

来源:湖南卫视 编辑:戴桢 2022-11-10 21:27:4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的19件作品,角度不同、形式多样,主旋律、正能量是其关键词。一件件“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服务中心大局、凝聚人心力量;一批批“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图片

今年,湖南广电共有11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数量再创新高。其中,仅新闻中心就有8件作品获奖,包括三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新闻中心党总支书记、总监 罗迎春:我们擅于用新闻大片来宣传思想伟力、擅于用感人至深的故事来映照“国之大者”,比如说用最敏锐的方式捕捉新闻选题、用最极致的拍摄、最精心的后期制作、最有效的融合传播,形成一个系统。

图片

本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系列报道《国之大者》,就是本台新闻中心2021年推出的新闻大片之一。作品聚焦为粮食安全、种业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中国种业科学家,谱写了一曲矢志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动人赞歌。

湖南广播电视台《国之大者》主创 魏波:在路上,心中才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有群众。我们要始终坚守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永远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湖南广播电视台《国之大者》主创 王楠:新征程,再出发,我们将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把新闻写在我们党高扬的旗帜上,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展现好我们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图片

2021年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本台新闻中心仅用4天时间推出四集典型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立体、生动地还原了袁隆平院士为实现“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默默耕耘、不懈奋斗的一生。同时,在袁隆平院士追悼仪式举行当天,第一时间播发新闻消息,记录全国各地群众自发汇集长沙悼念袁老的动人场面。两件作品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

湖南广播电视台《(今天,我们一起送别袁隆平院士)倾尽一城花 送别一个人》主创 黄博:袁老说,要做一粒好种子。我也要努力做一粒心系人民、扎根基层的好种子。

湖南广播电视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创 龚文彬:在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一代又一代的电视记者接力跟拍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从安江农校,到杂交水稻研究所,再到海南南繁基地,记录了大量真实、生动的珍贵影像。未来我们将继续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影像传递情怀。

近年来,湖南广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新闻立台 守正创新”为价值观,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出大量精品力作。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台)党委委员、副台长 徐蓉:湖南广电始终坚持聚焦中央和省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国之大者”策划创制新闻精品,创造了湖南广电的新闻大片现象,努力做好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踏上新征程,湖南广电人将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照亮时代前行的道路。

图片

湖南日报社摄影作品《守护生命》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以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镜头语言,捕捉到助产士怀抱着婴儿在洪水中行走的瞬间,线上浏览量累计超过两百万次。

湖南日报社《守护生命》主创 辜鹏博:用好手中的镜头,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在新时代推出更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好作品。

图片

进入全媒体时代,湖南日报社以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目标,迈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崭新步伐。近五年,湖南日报社共有10项媒体融合报道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

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 颜斌:深度推进媒体融合,让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从机制、体制、人力等方面予以优化,真正地让党报的好声音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出更强音。

图片

红网《燃!珍贵“月壤”完成正式交接存储韶山》获得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记者利用网络优势,精心制作视频,把交接现场和毛主席的凤愿巧妙呼应、隔空对话,令广大受众为之动容。

红网《燃!珍贵“月壤”完成正式交接存储韶山》主创 王嫣:接下来我将和同事们一起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每一次报道,努力推出更多具有温度、具有思想、更具品质的新闻作品。

来源:湖南卫视

编辑:戴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