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桂元
“洞阳山”,位于浏阳市洞阳镇,海拔590.5米,峰顶开阔,方圆百二十平方公里,为长沙近郊第一高峰,亦为中国道教第二十四洞天。
洞阳山历史悠久。清同治《浏阳县志》载: “隐真观在洞阳山,隋大业(605—618)中赐额。”传说,孙思邈曾隐居于此,在此洗药炼丹,留下读书崖、朝斗石、洗药井、炼丹臼等遗迹。唐代诗人刘长卿《洞阳山》云:“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桃源几家住,谁为扫荆扉?”
洞阳山下,便是浏阳产业重镇——洞阳镇,距离浏阳市区25公里,处捞刀河中下游南岸,东与蕉溪镇接壤,南与长沙县江背镇、浏阳市葛家镇相连,西与永安镇毗邻,北与北盛镇交界。在这里,农耕文明不曾远去,工业蓝图日渐清晰,洞阳镇正以“城乡共生”的姿态,实现了新田园与新产业的诗意对话。
站立在洞阳山腰部,即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条东西大动脉——长浏高速、金阳大道,宛如两条巨龙遨游在洞阳镇的大地上。每当夜幕来临,公路上的灯光璀璨夺目,像两条流动的“金龙”,在厂房、田野、山脉间穿梭,既神秘又美好。
顺着长浏高速一路向前,出洞阳收费站,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林荫大道,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再往前行几百米,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几百亩的现代化园林,千姿百态;是几千亩优质良田,整齐划一。快到金阳大道处,正前方有一座黄色建筑物,便是中南地区重要的快递中转枢纽站——韵达物流基地;左前方,更有生气盎然的“洞阳中学”,清晨时,书声琅琅,声声入耳。
穿过金阳大道立交桥,有一幢大楼格外耀眼,楼顶上有两块显眼的招牌,一块是“浏阳市青年驿站”,一块是“维也纳酒店”,有刚从学校毕业来这里求职的大学生,也有从全国各地来此打拼的有识之士,为洞阳镇增添了无限活力。当下,洞阳镇正探索实施“部站合一”服务保障新模式,境内的维也纳酒店也对全省的现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实施“全年可享5折”特惠政策,成为拥军的示范性酒店,为当地集聚人才添了一把力。
洞阳山东部,便是洞阳水库,有着灌溉农田、防洪、供水和发电等多重功能,其宛如一面明镜,又似一条玉带,缠绕在山间。“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的这句诗用来形容洞阳水库同样适合,只是截断的是洞阳山的“云雨”。这座水库建成于1958年3月,60多年过去,如今站在水库的大坝前,依旧会被它壮观的气势所折服。
在洞阳水库的尾部,政府修建了一座大桥,方便洞阳山中的居民和前来游玩的游客出行。桥头有一块石碑,上书三个大字“洞天谷”。沿着一条蜿蜒的柏油路车行约5公里,就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招牌:第二十四洞天——洞阳山。
历史悠久的洞阳山,被不少文人赋诗,传颂至今。明代欧阳念亨即在《题廿四洞天洞阳山》写道:洞里有天清且幽,云山烟水一齐收。松为伴也鹤为侣,石共居兮鹿共游。何处更求真阆苑,此间便是小瀛洲。世人不识壶中药,浩渺乾坤任自由。
隐山有濯,真道无私。“第二十四洞天”洞阳山中,有一处古迹,乃隐真观,远近闻名。古隐真观为道教先天正教的祖庭,一本手抄本的《洞阳山诗词歌赋》曰:粤稽隐真迹有由,开山始自宁与刘。烧丹济世孙思邈,卖药度人韩伯休。羽化当年桥宛在,垂名后代井犹留。云封石臼常如故,惟有镛钟空自幽。
隐真观曾有四处著名古迹(仙济石桥、洗药泉井、殿下古钟、舂药石臼),如今仅存洗药泉井。仙济石桥也只剩一个桥墩,重达3000斤的古钟在拆观时被解体。今日呈现在眼前的隐真观,为1994年村民集资复建,比古隐真观往后移了50米。
山水竞秀,气象万千。洞阳山下,“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如今,这里崛起一座新城,新产业、新商圈、新农村、新生活相融相交,举全市之力打造的“金阳新城”,正从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从美好愿景转化为精彩实景。
洞天福地,山水洞阳。站立洞阳山顶,从东方吹来一阵凉爽的风,拂去爬山途中的燥热,舒畅无比,再俯瞰拔节生长的新城,一股豪迈的激情,直上心头。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