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俗读物这一领域,以湖南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特色为主题的书籍已有若干种。而从出版的角度,能够比较好地将学术性、通俗性结合起来的讲湖湘文化的图书仍然少见。这类图书,学术性要求严谨、可靠,通俗性要求有趣、好读,这就对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017年下半年,我们约请知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原副主席王开林先生来撰写《湖南人的境界》这部以“打造湖湘文化的标准读本”为目标的读物,开林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预计两年完成,当时拟定的书名是“湖南人的精神”,或名“湖湘文化读本”。
两年时间很快过去,开林先生的写作遇到了严重困难,近乎停顿。他表示虽然写作的素材早已收集完毕,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架构方式,又不愿按时间顺序胪列人物进行平铺直叙。我们也没有好的想法,只能等待。时间来到2021年1月,开林先生告知,他有了思路:用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重境界理论框架来安置湖南人的精神世界,书名改为“湖南人的境界”。我是哲学系出身,对冯友兰的这一理论比较熟悉,一听开林先生的新想法,便一拍即合,确定下来。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思路一旦确定,开林先生的写作进展顺利,不久后就交稿给我。2023年2月,《湖南人的境界》终于面世。
《湖南人的境界》一书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书中征引各类史料近200种,每一处文献的引用都有出处。所选人物事迹均以正史为准绳,不夸张,不矫饰。此外,本书以湖南历史上的“出色之人”这一独特群体为标本,选取尤其能体现人物性格与人生境界的经历与故事去展示群像的共性与个体的复杂性,加之作者过硬的讲故事的能力,使每个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内容架构上颇有新意。冯友兰将不同的人生境界由低到高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是人,本书以人物经历为线索展现湖湘文化的内涵,用冯友兰的人生境界理论来安置湖南人物的精神境界。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对人生境界的划分并未失之简单、僵化,将某些人归于某一等级而将另一些人归于另一等级,而是根据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的经历、表现将之归类,比如魏源就在两重境界中出现。历史人物是复杂多面的,如此处理,或许更具说服力。
第三,本书信息量比较足。同类图书往往大书特书近代以来的湖湘人物与文化,于古代甚少着墨,这固然也是事出有因。如皮锡瑞所说,元明之前“湖南人物,罕见史传”。而历史是延续的,文化是积累的,近代的湖南由古代演变而来。本书将视野拉长到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爬罗剔抉,披沙沥金。全书近460页,达40多万字。
第四,收录了比较稀见的人物画像和颇有价值的书法作品。书中附有陶澍、曾国藩、左宗棠等8位名人的历史画像。其中曾左彭胡杨画像为清晚期作品,原为一整幅五人并排坐像,珍藏于湖南博物院,非常罕见。彩印了陶澍、曾国藩、左宗棠等13位名人的21幅书法珍品,这些作品兼具书法艺术的美感与书写内容的价值。如胡林翼的作品就是写给小舅子陶桄的信,叮嘱他“毋存邪懈之心,爱身如玉;毋与小人相近,惜阴如金”。
第五,本书可谓是一座名言金句富矿。历史人物之所以留名,大都是因为留下了值得书写的言行。本书在讲述人物故事的同时,往往附录其精彩言论。如罗泽南论治学:“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左宗棠论行事:“故古今之能任大事者必于其小事不苟。”谭嗣同论精勤:“谓计人寿命之修短,不以其年龄之多少,而以其作事之多少。”书中此类名人名言颇多。
第六,书后附有重要人物索引,方便查阅。本书正文部分可以视作多篇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合集,每一篇都是独立的故事,分属不同境界的同一人物的不同故事分散在各处。读者可以根据姓名检索正文中的页码,选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