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我们这样干⑤】
“人勤春来早,秀色染门庭。”大门上春联还新,湖南常德桃源县陬市镇长乐村的稻田里,人们已经忙开了。
“这些绿油油的小苗是萝卜、油菜和紫云英,都能当绿肥!新一季水稻开种前,把它们翻到土里,就能慢慢腐解为肥料。”种粮大户彭晋京边查看沟渠边向记者介绍,“常德是双季稻主产区。双季稻长得快,别看现在还是育秧阶段,一两个月过去,就是金灿灿一片啦……”
鼻梁上架了副高度近视镜,让彭晋京看上去不像农民。他告诉记者:“我原本是学服装设计的。这些年,村里农田越建标准越高,现代农机越用越多,我觉得当农民更有前途,就转行啦!”如今,他已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能手,承包农田1568亩,年纯收入超过50万元。
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数一数二。在这片粮食主产区,越来越多像彭晋京的年轻人,选择当起“新农人”。
“新农人”有啥不一样?不仅会种地,更是“慧种地”!
走进彭晋京的育秧工厂,记者对此有了直观感受:只见巨大的育秧床在链条带动下,自下而上不停循环转动,让秧苗均匀接受光照;喷淋设备间喷出阵阵水雾,映出条条彩虹……“‘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过去一家一户小棚育秧,劳动强度大,成本也高,遇上低温天气,还容易烂芽烂秧。现在用上可调温湿度的育秧大棚,问题迎刃而解!我这里,每年可育机插秧4万盘……”在彭晋京看来,科技发展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建设,给“新农人”带来新机遇。
“插秧机‘哒哒哒’的声音,听起来很像缝纫机。以前,我在布料上设计蓝图,借助缝纫机实现,现在是在大地上设计,用农业科技来实现!”彭晋京踌躇满志。
据悉,2023年,湖南初步计划粮食播种面积7135万亩以上,新建、改建标准化育秧基地300个左右,确保早稻集中育秧面积稳定在1350万亩。
和长乐村不同,200公里外的湘乡市金薮乡辅正村,田里的油菜花已绽开金黄色花瓣。李俊德站在田边,满脸笑意:“今年我这500多亩油菜长得不错,收了油菜马上就种水稻,品种我都选好了。我那春耕的‘伙计’们都准备好了!”
随李俊德走进不远处宽敞的机房,他的“伙计”们——一台台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机已经整齐列阵。“这些新农具可是春耕‘主力军’。就说插秧吧,一天时间,一台手扶插秧机可作业30多亩,一台钵体插秧机可作业60多亩。”拍了拍身边的插秧机,李俊德很自豪:“现在的种田能手,哪一个不是运用装备的高手?这不,这些天,大家都在琢磨农机驾驶和维修,演练无人机航线规划、避障和作业技术。我也不能掉链子!”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陈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