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技大学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精彩亮相,介绍了他和团队研制国之重器“海牛Ⅱ号”的艰辛历程。
这位“海牛”项目首席科学家深情讲述的背后,是湖南身在内陆、胸怀“海洋梦”的铿锵足音。
不靠海、不沿边。早在上世纪80年代,湖南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就开始参与海底采矿研究。如今,在海底矿产资源研究开发领域,80%的科研力量来自湖南;目前80%的海洋采矿类国家项目,都有湖南人的身影。
挺进深海,激越高歌。近年来,中国向海图强,内陆湖南逐梦大海,往“深处”探,从“实处”育,向“广处”拓,聚力海洋科技创新,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
“破壁”而为,海洋科研项目纵深推进
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正在四大洋进行资源勘探“跑马圈地”,中国却因海洋技术落后,只能望洋兴叹,甚至对自己领海内的海底资源储量和分布都知之甚少。
1990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成立,开始从国家层面投入公海资源勘探。但彼时,国内没有任何一家科研单位或者是大学开展过这项研究。
于是,陆地资源勘探研究领先的研究院所和大学成了首选。
身处湖南的长沙矿山研究院、长沙矿冶研究院和中南大学等,担负国家使命,开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探索。
海洋科技创新不仅“烧脑”,而且“烧钱”。
近年来,湖南从最现实的研发资金问题着手,围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深海核心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方式,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不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各项政策支持保障下,省内主要的知名大学,目前都配备了与海洋科技和装备相关的研究团队,研究领域各具特色:
中南大学聚焦深海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装备研究;2009年,湖南大学成立深海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海洋工程相关的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湖南科技大学设立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围绕海底钻探与取样装备技术、海底资源物化探装备与技术、海底作业保障装备与安全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理论及方法等四个领域开展研究,研制的深海钻机“海牛Ⅱ号”,跻身世界一流;湘潭大学致力于深海采矿系统的流固耦合动力学行为及其结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评价、海底底质性质及其对工程结构长期性能、采矿装备作业性能的影响等研究。
在万步炎看来,从科学发现抵达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平台的培育。“创新平台可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等多方创新主体的融合与创新成果的共享,是驱动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依托单位的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以长沙矿冶院为依托单位的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湖南海洋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平台。
曾几何时,我国海域“可燃冰”勘探长期依靠租用国外钻探船,超千米深水工程地质钻探也没有成熟可用的技术。
“随着实验室研制的‘海牛号’系列海底钻机的应用,不仅结束了这些窘境,还开创了我国利用海底钻机开展深海工程地质调查的先河。”万步炎底气十足。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是我国深海采矿国家重大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
2021年6月,实验室完成世界首次海底自行式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1000米级整体联动试验;2021年8月,完成了我国首次500米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海上试验。“这两次试验的成功,实现了我国深海采矿技术从浅海向深海、从单体到联动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整体进入国际第一梯队。”长沙矿冶研究院董事长李茂林自豪地说。
“向海而兴”,海洋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深海装备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焦点。
“深海装备都是重型设备,投资大,回报期长,需要企业具备强劲的实力。而湖南装备制造业在2015年就成为湖南首个万亿级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比较优势。”万步炎认为,这为湖南发展深海装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介绍,早在2008年,中车株洲所就开始进军深海机器人领域。
如今,中车株洲所拥有的深海装备家族,既可以轻松提起海底4吨重物,又可以在海床上行进,最大挖沟深度达5.8米,还可以深入6000米海下作业。
长沙矿冶院的模拟海底实验基地旁,一辆形似坦克的“鲲龙500”号海底集矿车巍然伫立。“这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装备,可实现自动行驶模式下最大水深514米的智能采矿作业。”长沙矿冶研究院海洋所副所长郑皓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深海装备研制之外,湖南还不断延伸海洋产业链条。
以中车株洲所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研制的大型水下作业机器人、港口及散料输送设备、港口机械与海洋工程施工船舶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工配套产业顺势发展,船用及海洋平台钢材、舾装件、船用工程机械设备、船用动力推进系统、船用传动设备、导航定位、电缆、涂料、焊材,多点开花。
2022年底,中国中车首台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并成功并网,该风电机组由中国中车株洲所牵头研制。“自2006年进入风电装备整机制造领域以来,中车株洲所风电产业已形成从芯片、器件、部件到整机,从新造到运维的完整产业链。” 李东林说。
身处内陆,胸怀海洋,湖南奋力向海洋科技创新挺进。这个梦想,映红了洞庭波,染绿了长江水,澎湃至蔚蓝大海。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为薇 余蓉 刘笑雪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