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出这是一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殷殷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不断强化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动力支撑,在创新成果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区域创新能力全国排名由第11位进位至第8位。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省上下如何勠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成为在湘全国人大代表、住湘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机构、企业负责人关注的重点。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科技与产业共生共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湖南省冷水江三A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人大代表、冷水江三A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主任黄水波介绍,企业基于白炭黑项目的研究基础,打破了高端工业漆消光粉、开口剂等领域的国外垄断,实现国有品牌的突破,广泛应用于木器、涂料、卷材、油墨等领域,产品年销量3000吨以上。
“白炭黑项目有个特殊的代号叫做‘108白炭黑’,意思是经过108次中试实验,项目才获得成功。其背后,是几百次小试实验、107次中试实验的失败。”黄水波感慨,“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把经济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让科技与产业共生共促。
湖南是鱼米之乡。一个难点曾困扰农民兄弟多年——卧式砂辊碾米机一到冬季加工优质稻或水分较高的稻谷时,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堵糠问题,造成停产检修,而此时正是米厂生产旺季,损失大,用户抱怨也大。
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的科研团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攻关,成功解决堵糠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杰俊表示,国产粮机要用好数字技术,加强理论创新,加速产品研发,服务升级换代,把握发展“良机”。目前,一款可以对稻谷品质进行智能在线检测的样机又在该公司开始研制。
湖南是中医药大省,正加速向中医药强省跨越,科技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省中医药研究院近年研发了40多个创新中药品牌,为打造省内药材种植(养殖)产业带,推动我省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我们将专注中药种业和新药研发,以原始源头创新引领现代中药发展,为湖南打造中药千亿产业提供强力支撑。”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葛金文介绍,今年研究院将利用芙蓉实验室“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加速湖湘名医名方挖掘研究、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研究,建成国内领先的创新中药“孵化器”,收获产业产出产能大繁荣。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湖南正加快推进“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设施”建设,搭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培育战略科技力量。
3月5日,岳麓山实验室建设如火如荼,农大片区已完成6栋封顶,农科院片区已完成2栋封顶,林大林科院片区已完成3栋封顶,年底前将实现项目整体交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单杨介绍,届时,省农科院科研团队有望全面入驻。
单杨同时担任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重要节点实验室洞庭实验室的主任。实验室瞄准的是农产品—食品加工业一体化支撑体系。“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湖南省两大万亿产业之一,但同时面临着行业规模偏小且布局不优、农产品—食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且精深加工率偏低等问题。”单杨介绍,“洞庭实验室将联合各方力量,打造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产品—食品加工业体系,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实验室。”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整合资源、集中优势的“大兵团作战”。只有与各合作单位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共同推动各类成果转化、场景落地,才能实现合作共赢、持续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担任主任的湘江实验室,就致力于打造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面向未来的数字经济高地。这个平台将汇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优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在产出原创性重大成果方面作出贡献。在今年确定的目标中,湘江实验室要形成不少于450人的科研团队,建设容量不低于5PB的算据中心,在算力、算法、算据、算网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
夯实“第一资源”,创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过去一年,湖南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支持人才(团队)420人(个),全省108人跻身国家级人才队伍,23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资助,万余名科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
“要培育‘三尖’创新人才,夯实‘第一资源’。”省科技厅厅长李志坚介绍,湖南将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加大人才引进集聚力度、营造人才良好发展环境。2023年,将择优遴选支持100个创新团队,推行以才引才、靶向引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完善科技人才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并扎实开展科研人员“减负行动3.0”,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
得人才者,得创新力,得竞争力。
湖南大学充分发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引领和聚集效应,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十三五”以来,引进海内外知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200余人,其中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位或国内高水平A+学科的达63%。
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湖南大学不仅鼓励潜心基础研究,也持续推动学科交叉,2022年新增国家级人才42人,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位列内地高校第二位。转化科技成果近200件,融资金额超5亿元,孵化科技型公司超10家。
“我们还将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搭建多维度教师发展平台,探索中部地区高校‘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的人才引育长效机制和工作范式。”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表示。
(参与采写:余蓉 陈奕樊 施泉江 陈昂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铭俊
编辑: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