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榴花开别样红——永州市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万珂铭 编辑:陈小婷 2023-04-17 08:35:39
时刻新闻
—分享—

蓝山杨雄春摄2(235915)-20220916095829.jpg

民族春晚暖意浓。杨雄春 摄

永州,一座生态宜居的山水田园城市,瑶、壮、回、苗、土家、维吾尔族等48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相邻而居、亲如一家,各族儿女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

2017年,江华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18年,江永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江华瑶族自治县规划展示馆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2019年,江永县人民政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双牌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21年,蓝山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2022年,宁远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记录着永州市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轨迹。

1.jpg

坚持高位推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抓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永州大地绚丽绽放。

在开展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发展过程中,永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民族工作作为事关全局、事关发展、事关稳定的大事来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不断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市委、市政府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工作2次以上,并将民族政策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党校学习必学内容。

永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切实压实各单位创建工作责任,有力保证了创建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

建立和完善民族政策法规落实监督机制,定期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政协联合开展对市直单位和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规情况督促检查,确保民族政策法规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瑶山教育欣欣向荣.jpg

民族教育欣欣向荣。

扎实办好发展实事,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永州市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切实将高质量发展贯穿民族工作始终。全市民族地区地方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全市民族地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88家,总产值达到285.59亿元,培育了江华贵得、江永骏业光电等一批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出口外贸企业。江华瑶族自治县先后被评为省县域经济发展快县,创造的“江华速度”在全省推介,并写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成功打造江华“神州瑶都”、江永“三千文化”、宁远九嶷山瑶寨风情以及蓝山湘江源、云冰山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现代农业稳中向好。扎实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实施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项目309个。因地制宜推进水果、竹木、药材、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加工企业43个,江华、江永获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

围绕增加民族乡农民收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助推民族乡发展,以项目带动民族乡发展。“十三五”期间,民族乡实施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各类产业项目195个,发展优质稻70.2万亩,对口联结企业16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0.67万亩,较2016年增加了9.86万亩,增幅13.9%。

江永勾蓝瑶寨郭磊摄(235913)-20220916095822.jpg

勾蓝瑶寨风情。郭磊 摄

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共同走向现代化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既是要求,更是承诺。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始于汉魏,兴于明清。瑶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几年前,勾蓝瑶村还是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村。2014年,勾蓝瑶村364户居民中有153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2000余元。

近年来,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勾蓝瑶寨不断蝶变,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这个古朴的瑶寨里,有明清时期建造的民居300多栋。走街串巷,随处可见村民自营的特产店铺、客栈和农家乐。

56岁的村民欧阳静花说:“以前,村民靠种田保口粮,用玉米、红薯、黄豆换取盐油钱,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几年,她在家照顾孙儿之余,顺便在老房子里开了一家瑶族服装出租店。“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两三百元,现在生活宽裕多了。”

“村民现在都成了‘股东’。”每天一大早,村民黄丹红与几个姐妹一道,身着瑶服、手举小旗,开始了一天的导游工作。黄丹红介绍,村民用老房子入股合作社,每年有分红。村里还成立了旅游公司,保安、保洁、导游、民俗表演等岗位可实现“家门口就业”,家家户户都有收入。

像勾篮瑶村这样蜕变故事,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同样上演。

桐冲口村曾因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可用耕地面积不足90亩,水稻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村民几乎没有其他收入。近年来,通过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后盾单位帮扶资金,该村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帮助村里建设了游客中心、夷勉堂(瑶韵活动广场)、风雨文化长廊、马道、漂流码头、滚水坝、景观亭、房屋立面改造等,打造了滨江风光带。易地搬迁让群众住进了新房,群众将原来的木板房、冲墙屋交给村旅游公司处理,经过重新集中安置、翻新等程序改造成民宿、餐馆和特色陈列展示馆,成了乡村旅游中传统古民居旅游的一大亮点。

永州市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

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脱贫摘帽,全市民族地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少数民族3.64万户、14.97万人全面脱贫。江华瑶族自治县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扶贫工作优秀县,江永县先后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互联网+”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民族地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彻底解决。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选派科技特派员6500余人次指导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完成贫困对象技能培训2.33万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4257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35亿元,覆盖3.4万贫困人口。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4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1万个。引进和培育小微企业786家,发展农业产业基地20万亩,吸纳2.36万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492户21473人。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勾勒幸福生活剪影

宁远县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散居县,除汉族以外有瑶、壮、苗等25个少数民族、3.2万人,主要居住在九嶷山、五龙山、桐木漯、棉花坪4个瑶族乡。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促进各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宁远县本着“建好一条公路、造就一域景区、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原则,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深入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题。

2021年底,该县管养公路总里程达到2444.853公里,农村公路的经常性养护率达100%。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交通的通达,为各民族深度交流交融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从原来的“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的面貌变成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一条条宽敞的民生路、产业路、资源路在山间蜿蜒盘旋,为当地群众出行、创业增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永州市坚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实有力的民生保障,勾勒出一幅幸福生活剪影: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住房安全、饮用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全都有了保障,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全市民族地区新增学位5.7万个,新建江华芙蓉、思源等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36所,所有完小以上的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义务教育大班额和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全部清零,民族地区同全市一样,已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评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投入资金738.28万元,新建和维修医疗用房2.52万平方米,引进医疗卫生人才1157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补贴实现全覆盖,少数民族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平均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面积413.8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藏量1.06册。全部乡镇建成农科教中心、文化站,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100%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永州市在民族乡累计投入资金10余亿元,实施水电路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0余个,完成各类农村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里程450余公里,建设光伏扶贫及集中式光伏电站共计35座,建成通信基站230个。源口水库灌区工程、江永勾蓝瑶村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建成并网发电。

坚决落实民族政策,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工作思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定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在全市各领域和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江华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江永县、双牌县、蓝山县、宁远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市现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0个,模范个人12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7个,模范个人20人。

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江华瑶族长鼓舞、江永女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全市现有54位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瑶族斗龙》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0中华体育优秀文化项目,《回乡之旅》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女书魂》成功入选湖南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歌曲类奖。成功创建全国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全省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10个、全省文旅特色小镇1个。

营造团结奋斗浓厚氛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级各部门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制作宣传版面、开办墙报、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等多种形式,全力促进创建活动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栏,持续强化社会宣传。每年9月至10月,市委统战部、市人大民侨外委、永州电视台、永州新闻网、永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行”活动,深入村寨、社区、校园、企业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民族风情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在永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永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永州增添了强劲动力。

产业建设大发展.jpg

民族地区产业建设大发展。郭磊 摄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万珂铭

编辑:陈小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