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凝心铸魂 赋能成长 ——湖南建设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综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编辑:宋芳 2023-04-28 09:27:1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五月”将至,三湘大地项目建设掀起热潮——

长沙经开区区块链产业园,三一科学城的玻璃幕墙已完成装配,一座数字经济产业高地的“云上园区”呼之欲出;

衡阳高新区,安发御温泉度假中心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可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的城市温泉度假酒店群即将面世;

湘潭钢铁集团也传来喜讯,大厚度截面高锰钢连铸坯一次性浇铸成功,我省在高技术钢铁产品生产上迈出一大步……

重点项目建设开足马力,“根基”是全省1100多万产业工人干劲十足。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以党建引领,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实施赋能成长工程,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强化服务保障,消除产业工人后顾之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创新“党建”引领,增强产业工人先进性

2022年,电视剧《麓山之歌》破圈传播。剧中主角金燕子力求完美,以成为大国工匠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千万湖南产业工人的“女神”。

剧中人物虽为虚构,现实的故事却更精彩。这部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以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艰辛发展历程为原型,由省总工会参与拍摄。

“职工在哪里,思想引领就跟进到哪里,工会宣传教育就做到哪里。”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全省工会不断创新,以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基层、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麓山之歌》是创新结出的硕果。

坚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原则,近年,我省县以上工会累计开展党建宣传宣讲近3000场次。省总工会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等专题培训班,推动全省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长沙市总工会围绕“强省会”战略,开展万名师徒结对传匠心暨劳模大讲坛宣讲活动;郴州市总工会推动劳模精神宣讲纳入党校培训课程,用劳模精神激励职工奋勇争先;中联重科工会开展“党课快闪直达车间”活动,广大工人在党课学习中凝心聚魂,增强对党的热爱敬仰之情。

 赋能从“工”变“匠”,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

去年9月,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长沙举行,60多名大国工匠聚集星城,深刻解读“工匠精神”内涵,他们的事迹从三湘四水传向神州大地。

“让‘匠心追梦、技能报国’成为一种信念。”省总工会负责人表示,突出示范引领,全省工会精心谋篇布局。

围绕打造“三个高地”,全省各级工会先后组织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项目高质量勇夺双胜利”“助力‘十四五’建设新高地”等主题竞赛,深入开展“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五湘”技能竞赛、实体经济100名优秀班组长评选、守护“一湖四水”示范性劳动竞赛等。

全省107个工种形成“培训、练兵、竞赛、晋级”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仅2022年,就有1.3万余名职工通过竞技提升技能等级。281万名职工参加“五小”创新竞赛,诞生发明创造1.3万项、实施合理化建议40余万件、产生创新项目25.6万项,其中1个项目获得全国创新项目补助。

为助推产业工人从“工”变“匠”,过去10年,全省各级工会全面铺开培育湖湘工匠、建设技能湘军“百千万”工程——建立100个“湖湘工匠”培育和竞赛基地、创建1000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动10000名劳模和工匠师傅带学徒结对子。

截至目前,“湖湘工匠”培育基地已“超额”建成273个,仅2022年就实施技能培训17万余人次,推动53.2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全省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增至1.1万余对,帮助约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次。

强化服务保障,为培育高质量人才筑牢基础

今年一季度,郴州市快递员月工资全面实现3100元“保底”,比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出600元。这是当地工会组织与快递企业举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果。

“加强对产业工人工作、生活、发展的服务保障,才能培育和留住高质量人才。”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从“湘消费”“湘观影”到“百优食堂”“百优驿站”,从打造服务职工综合体到塑造职工幸福生活环境,湖南工会深入开展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行动,全省近90万名患病职工获得9.24亿元医疗补助金,3800余家企业参与创建“百优食堂”。

省总工会还推动出台《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湖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建立健全维权服务长效机制,从源头维护好职工各项合法权益。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大帮扶解困服务和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已成为湖南工会的“品牌”。过去10年,全省各级工会累计投入8亿元,推动省内11.6万户城市困难职工如期实现解困脱困,同步迈入小康。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