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字老屋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2023-10-23 09:51:41
时刻新闻
—分享—

文丨吴桂元

在洞阳镇鲤鱼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村落,名为“九溪洞村”。元代苏裕伯《洞阳山茅庵记》云:山曷名洞阳?谓其当九溪之冲,而峙于洞口之阳也。洞之名何自昉乎?相传九溪之涯,老龙蛰焉。龙病而孙思邈为之疗治,久乃腾去,遗穴于山,深邃若洞,九溪因而以洞名也。山“峙于洞口之阳”,这是“洞阳”的又一来由。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接连有县石灰厂、乡石灰厂、村级石灰厂在此成立,声名鹊起,家喻户晓。在那个信息并不发达、工业体系也不健全的大背景下,要在这里兴起产业,是何等的艰苦。单说修路,到处都是悬崖陡壁,修建一条公路,基本要靠人工。但即便是这样,一条横跨南北三十多公里的“牛泸公路”,不到一年就完工并通车,使大山深处的“宝贝”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

到了二十世纪,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建房,石灰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由于龙洞村的石灰石品质好,烧出来的石灰纯度高,颇受各地建筑行业好评。因此,这里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村落,龙洞村村民最先成为“万元户”,近半数家庭开上了车,令山外人羡慕不已。

据老一辈人讲,就在乡石灰厂的对面山脚下,曾修建了一个木制房屋群,依山傍田望水,取名为“山字老屋”。相传是浏阳西乡一名叫“宋婆婆”的人在此修建的,随后举家迁到此地。整座房屋有三个较大的“天心池”,分“正厅”“东堂屋”“西堂屋”“侧堂屋”及各类用途房屋一百多间,是当时山里非常庞大的民间建筑群体,后来分成三户分庭而居,繁衍生息一百多年。如今的山字老屋,仍然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

东为“龙王尖”,西为“仰天坪”,或许是这里的奇妙风景吸引了“宋婆婆”在此安家落户,子孙后代又遵从家训,勤奋努力,家业与人丁发展更进一步。如今,“宋婆婆”的部分后人以及迁往山字老屋的乡邻,更是个个脚踏实地的工作,家家户户盖上了新房,独立的庭院、门楼,使山字老屋重新焕发了生机。昔日的石灰厂也已相继关停,如今厂房处已变成一座湛蓝的“悠然潭”,映照着蓝天白云、飞鸟盘旋,美不胜收。

山字老屋的“精气神”,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屋场的几代人团结凝聚,重教育人,奋发图强。有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参军入伍的邓仲冬,虽转业安家在广州,仍然十分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有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的邓海强,复员后不忘初心,终在海南开辟了一片天地;还有邓江,退伍后积极向上,脚踏实地,为人谦恭;更有年轻睿智、大爱善良的邓英鹏,为了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患者生命,坚定地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使患者获得重生,拯救了一个危难的家庭;还有现任九溪洞村村委会妇女主任李双玲,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他们在山字老屋日新月异的建设中,以个人独特的魅力和作为,感染和鼓舞着身边每一个人。

金秋时节,橙黄橘绿,层林尽染,徜徉在山字老屋,望着绵延的群山,看着山间人家的灯火,那一段段发展的历史、那一个个拼搏的故事,总能激起心中无限的感慨。山字老屋的文化,就是一种石文化,有着宁静坚实、不卑不亢的情操;有着粉身碎骨、毫无怨言的忘我精神;更有着沉静淡泊,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给人以力量和信念的启迪。


来源:浏阳网

编辑:戴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