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把杂志上的文章当作范文念给学生听,有个孩子问:“老师,我的作文能不能也在杂志上刊登?”我感到意外,这个孩子很有想法,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于是回答道:“不如我们也试一试?”没想到真的做到了,投稿后,他的一篇作文在省级杂志上刊登。收到样刊时,他激动不已,眼睛里闪烁着与平时不同的光芒。后来,随着一篇篇佳作的出炉,孩子们在杂志上刊登的作文数量越来越多,主题和形式各有不同,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后,眼神里的明亮和坚定却是那般相似。
刊物里的作文有来自各个学校的,而来自农村中学的却在少数。为什么能被编辑选中刊登呢?也许是因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实与淳朴,他们笔下的文字有一种天然的灵性,如同清晨带着露珠的谷穗,新鲜且美好。
还记得去年大雪初霁的那堂语文课。我带学生到室外“触摸雪精灵”,到了雪地,他们便开始“撒欢儿”,堆雪人、打雪仗......还有些孩子干脆躺在雪地里,仰面朝天,与雪花亲密接触,不亦乐乎。回去以后,美好在他们的笔尖缓缓流淌,令我惊艳不已。有孩子写道:“我害怕雪/害怕雪的静谧/仿佛只有独自一人/我害怕雪/害怕雪的刺骨/仿佛要面对所有风暴/我害怕雪/害怕雪的轻盈/仿佛一切都只是暂时,没有定数/可生活,不正是如此吗/注定独自一人/注定面对风暴/注定没有定数/注定在风雪中前行......”“雪就像一只善舞的精灵/她有纯白无暇的颜色/晶莹剔透的外表/善良柔软的内心/那枯树枝上好像是披了一层银白色的蝉翼/星星点点,闪闪发光/看!那一朵雪花随着微风悄然地落到地面/而我那忧愁的心也将一同落下/一片片,一片片/在大地上绽放......”窗外的雪,落成笔下的诗,原来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
学校建立“科教劳动实践基地”后,我设计了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我和红薯有个“约会”》。在学校的组织下,带学生来到幕天席地的田间,让他们亲历种植的全过程,植苗、除草、翻苗,在劳动过程中倾听蜜薯拔节生长的声音,领悟生命的美好,和小蜜薯们一起生长。实践基地还给他们发放薯苗带回家中,和父母一起培育种植。到了收获的季节,师生再一起到田间体会劳动的乐趣、丰收的喜悦。
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不止在教室里、在书本上,更在教室外、在大自然中,语文课可以在乡村大地上扎根,在辽阔的自然中无拘无束地生长。在这方背倚青山,前铺稻浪,夜听荷塘鱼戏,日闻琅琅书声的土地上,美好事物就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为什么不去追寻呢?
生活和自然总给人很好的启示,后来,我带他们在油菜花盛开的时节去花海观赏;用镜头捕捉晚霞落下的动人时刻;秋意正浓时,去寻找秋的足迹......有了这些丰富而真切的自然体验后,我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们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渴望被唤醒,并不断翻滚,不断升腾。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我现在慢慢领悟到了其中的一些真谛。语文,是教孩子们以更加美好的姿态生活在这个世界,建立与自然的关联,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是最好的语文课堂,是最全的百科全书。语文,是和生活的大树一起并立在自然的土壤上的,有了这片热土,语文教学的树苗才会充满生机、茁壮成长,才会有“诗和远方”!
(作者系宁乡市东湖塘中学语文教师 喻蓉锋)
来源:宁乡市东湖塘中学
编辑:石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