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湖南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区域经济格局,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
11月27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岳阳调研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切实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9月,就同一主题在衡阳调研时,沈晓明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得更强更好更美。
11月27日,沈晓明在临湘市羊楼司镇尖山社区了解产业发展及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赋予岳阳市、衡阳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这是支持岳阳市、衡阳市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举措,从中可以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推动省域副中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许。
建设“副中心”城市旨在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副中心”顾名思义,仅次于省会城市。简单来说是指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拥有独特优势资源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带动能力的重点城市。
副中心城市既是区域发展的主角,又是中心发展的配角。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在获取政策倾斜、加强城市协作、平衡发展差距上取得突破,形成“中心”龙头引领,“副中心”强力支撑发展态势,推动全省全域协同发展。
2020年12月,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其中“两副”即建设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2021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岳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和《支持衡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为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赋予岳阳市、衡阳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文件。
今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赋予岳阳市、衡阳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向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下放14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既强调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市级权限下放到园区,优化赋权方式,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赋权事项接得住、用得好、管到位等,可以说不仅针对性强,责任也明确,是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很大力度的支持。
打造省域副中心不论是为了填补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的欠缺,还是为了平衡省内不同地方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均衡协调的发展格局,最终的目标是围绕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而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力量。
“七个岳阳”锚定新的发展坐标
岳阳是湖南唯一有长江干流岸线的城市,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倡议和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
这座湖南唯一的沿江口岸城市,拥有湖南全部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城陵矶港,年货物吞吐量超亿吨,成为继重庆港、武汉港之后,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枢纽大港”。
2022年,中央确定开始启动我国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的建设,并确定岳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京广、浩吉铁路过境,京港澳、许广、武深等高速汇集,三荷机场作为长沙黄花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的支线机场发展迅速,形成了铁、公、水、空“四位一体”立体交通新格局。
繁忙的岳阳城陵矶码头。
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兴长石化等8家龙头企业;中国诚通旗下泰格林纸集团等众多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显著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岳阳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了保障。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调研中,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企业自主研发等问题深入了解后,提出打造“实力岳阳、富裕岳阳、美丽岳阳、开放岳阳、幸福岳阳、平安岳阳、新风岳阳”的“七个岳阳”目标定位,为岳阳全面彰显省域副中心的新担当把脉定向,坚定了信心决心,鼓舞了干劲闯劲。
利用好通江达海便利条件,抓住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联通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的固有优势,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岳阳未来可期。
“建设的更强更好更美”是目标更是底气
“居南北要冲,扼两广咽喉”。放眼全国,衡阳位于华南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往北第一座人口突破百万的大城市。面向全省,衡阳是湘南中枢,距离株洲、湘潭、娄底、邵阳、永州均为150公里左右,可辐射3000万人以上。
正是拥有这样“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的区位优势,让衡阳锚定了投资布局华南地区的桥头堡,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的承接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的发展定位。
湘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南岳机场覆盖大湘南地区、5个高铁站合理分布、8条高速贯穿全境、9条铁路纵横交错,“铁路水空”立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建成。既方便了人流通达,又方便了物流集散和中转,起到了中部地区互联互通的支点作用。
当前衡阳正围绕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与区域中心化发展思路,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奋进在制造业“二次腾飞”的新征程上。
衡阳街景。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衡阳调研时强调,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富有衡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加名副其实。这是对衡阳产业发展既有优势的肯定,也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要求。
建设好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既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与长株潭城市群的联结纽带作用等优势,也要挖掘好产业、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潜力,特别是擦亮驰誉全国的“衡阳制造”名片,助力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优势。
“两翼”助力,协同发展动能足
衡阳、岳阳作为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两副”,分居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头雁”的南北两翼。
总的来看,两个“副中心”无论在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将发展动力传导至周边地区实现协同发展方面,还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吸引力,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从今年前三季度GDP数据看,衡阳市前三季度GDP3149.81亿元,同比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1个百分点。岳阳市前三季度GDP为3388.34亿元,同比增长2.4%。尽管落后于全省增速1.6个百分点,但总量仍位列全省第二。
其他兄弟省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GDP增速跑赢省会城市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如我们临近的赣州市GDP增速为5.1%,超过了江西省的3.4%,省会南昌市的2.7%;宜昌市GDP增速为7.1%,超过了湖北省的6.0%,省会武汉市的5.5%……
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协助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当然,客观地讲,很多省域副中心城市之所以增速快,原因在于本身经济体量与中心城市差距较大,但增长态势体现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值得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区域协调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同构发展,而是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协调发展。相信随着“一核”“两副”的动力机制形成,赋能“三带”“四区”协调发展步伐加速,将以全域共同发展,助力“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实现。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利汀
编辑:刘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