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去酒吧听一场“上头”的学术讲座,可好?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罗艾敏 龚新 编辑:文婷婷 2024-08-26 09:23:01
时刻新闻
—分享—

res03_attpic_brief (3).jpg

8月22日晚,长沙某酒吧的学术酒谈现场。

台上PPT,台下威士忌,在酒吧听学术讲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学术酒吧”在社交媒体上大火,当下年轻人已不满足于借酒释放情绪,而把酒吧变成了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学术酒吧”为何走红?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长沙进行了探访。

酒吧里开起跨学科交流

夜幕降临,霓虹闪烁,随着烟火气的升腾,长沙的夜生活开始了。8月22日晚,一场以“回到汉朝做事业编是一种什么体验?——两汉基层吏员的对抗性活动和官僚结构变化”为主题的学术酒谈在一家酒吧里举办。

湖南大学法律史学博士研究生主讲,律师、摄影师、211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985计算机专业博士研究生等近百名拥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参与,堪称豪华的阵容与专业的报告主题令人不禁感叹,这样的场景是可以在酒吧出现的吗?

发起人刘博士(化名)也没有想到,初次试水会得到这么多人支持。酒谈不设门票,没有低消,参与者可以坐在台下放松聆听,也可以点一杯酒,在微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刘博士还和酒吧老板赵海晨商量,给酒水打折,设计了抽奖互动环节。

现场效果远超预期

赵海晨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店第一次承办学术酒谈。“大家互不相识,却能因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相聚在这里,一起喝酒,交流学习,还有专业的学者解答,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和提供情绪价值的场景。”

当晚到场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微信群里报名的人数,酒谈开始之前,原定为活动场地的酒吧二楼就已经坐满了人,很多参与者只能移步三楼露天吧台。

“我是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活动信息,我对文学和历史感兴趣,又看到主讲人的法学专业背景,抱着好奇的心态过来听一听。”在三楼,何军洁律师说起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即便没有参与主题研讨,大家也很快热络起来。

“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了优秀的人”,在二楼参与酒谈的杨婧怡注意到,现场大多是青年人,“也有一些中年人,甚至是带着孩子的‘宝妈’,和他们的交流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是创新还是自嗨?

一开始,看到“学术酒吧”这一模式的刘博士只是想让志同道合的人有机会交流,便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入群人数就超过了千人。

事实上,学术酒吧已经火了一阵了。在北京、上海等地,最热门的学术酒吧几乎每天都有学术讨论主题,涉及多类学科和领域,而且从酒吧老板到讲座嘉宾,都是来自国内外顶尖高校的博士和准博士们。

“Science+Bar”的新场景一时间受到不少年轻人的追捧,被描述为“公共讨论空间的延伸与重塑”,但也有人评价,学术酒吧不过是将学术当做仪式符号在消费,是“精英主义”的自嗨。

“网络上对科研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科学者的错误想象相当多,在许多人眼里,学术应该是一个封闭严肃的持续性过程,所谓博士必须几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这才符合人们心中对学术的想象。”实则不然,刘博士认为,如果能通过入门级的学术讲座、学术工作坊等活动,增加社会对学术研究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或许能减少大众误解。“学术酒吧说不定能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真实社区的桥梁。”

让“冷门绝学”也能被看到

结束了当晚的分享,酒谈主讲人、湖南大学法律史学博士生吴棋子薇深受鼓舞。作为一名研究“冷门绝学”的博士,吴棋子薇深知处于象牙塔的寂寞。

“一届只有一个学生,甚至没有学生。”吴棋子薇坦言,很多人的研究是相对孤寂的,所以当刘博士找到她,并且同意她以法学视角讲述简牍材料时,除了激动,她同时想到,这将是“冷门绝学”走进大众视野的一次机会。

“未来学术酒吧的主题也许会更有普适性、互动性。”酒谈之后,吴棋子薇、刘博士和部分观众留了下来,讨论学术酒吧这一模式的可行性。“学术酒吧必须把知识放在首位,学者放在末位,不能引导观众为了解学者的生活而掩盖了传播知识的本质。”吴棋子薇说。

“学术酒谈的核心还是应该保证知识传播的纯粹性,如何找到它与商业经营的平衡,我们也在探索。”刘博士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还会做更多尝试。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罗艾敏 龚新

编辑:文婷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