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紧密!马王堆藏着一颗海洋之心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任波 通讯员 郭昕怡 编辑:高芹 2024-08-20 09:37:21
时刻新闻
—分享—

19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进入第二天,会场专家发言依旧精彩不断,在汉代考古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分会场,湖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熊建华的发言引起听众极大关注。

熊建华的发言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出发,来探讨马王堆汉墓。他提出,马王堆汉墓这一文化遗产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紧密。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海丝”烙印

熊建华认为,首先,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具有“海丝”烙印最重要的是马王堆汉墓中出土有大量丝绸。丝绸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象征性文化符号,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丝绸,可弥补这条“海丝”商贸文化通道文化符号的缺失。

其次是“珠玑”。马王堆汉墓的所谓珠玑,均是泥质的“土珠玑”,但它反映了珠饰这种外来奢侈品在西汉初年湖南的流行与时尚。

其三是玳瑁器。玳瑁是一种大型海龟,这种制品出现在湖南,要么来自海边的馈赠,要么就是贸易所得。

其四是犀角象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虽然全是木质,但它反映的历史背景与泥珠玑相似。

其五是泥“金币”。这显然是沿袭了楚国黄金货币的传统,楚黄金货币的诞生可能有域外影响。

其六是印花制品。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花印版在广州南越王墓有出土。长沙国与南越国的关系,正史中有明确记载,这一发现,从侧面验证了二者的密切关系。

其七是地图。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地跨今湖南及两广,南界到达了广东珠江口外的南海,这一发现,直接反映了楚汉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商路发展水平,尤其是关于“南海”的标识,显示了清晰的“海内外”概念。

其八是“胡人”。马王堆汉墓出土遣策中有“胡人”的记载。

马王堆汉墓遗址的价值应进行新评估

2008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全国调查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古迹遗址,熊建华受湖南省文物局委托在调查表上填写了湖南的相关文物点。主要填写了两处,一处是长沙铜官窑遗址,一处就是马王堆汉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迹点之一,长沙铜官窑遗址已经参与相关活动,但马王堆汉墓尚未引起足够注意与重视。

通过研究,熊建华发现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后,留下的墓葬遗址的遗产价值应该是被严重低估的。

熊建华注意到有堆、墩、陵、阜、岗、垱等的地点,并多处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尤其是堆,多有著名的考古发现,除了马王堆,中国还有著名的“三星堆”;墩,则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遗址与春秋战国墓葬的聚居之地。这种从史前延续到汉代的“墩堆文化”,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其核心价值尚待研究与发掘。

他认为,土遗址尤其是马王堆这样的土遗址,“堆”中的历史文化信息要远高于其他材料筑造的古遗址古墓葬。如,从堆的规模,可以精确计算工程量,了解其背后的生产力水平;从开挖、夯筑的痕迹,可以探索生产工具筑造与使用水平;从地层中留下的植物花粉等标本,可以研究当时的气候与环境等等……因此,土遗址的遗产价值绝不亚于其他类型的遗址。熊建华表示,现在似可进一步用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研究马王堆土遗址及其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发掘、弘扬土遗址核心价值,而不仅仅用观赏性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

熊建华认为,有必要用新方法、新手段、多学科对马王堆汉墓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或考古清理,“新的考古研究,必将带来新的惊喜与成果,也将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马王堆汉墓遗址价值提供新的考古学依据。”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任波 通讯员 郭昕怡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