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脚步丈量三湘大地 镜头记录时代巨变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思汗 编辑:廖轩仪 2024-01-26 11:35:26
时刻新闻
—分享—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到沿着长江、黄河、长城进行深度调研;从巴以冲突的现场到进入刚刚发生政变的非洲国家;从北极圈里“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到大湾区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回收到“中国天眼”的成果爆发和运行维护;从京津冀严重水害到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援;从世锦赛、亚运会、大运会的国际赛场到“村超”、“村BA”这样的乡土赛事;从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半个多世纪的父与子到为残障儿童免费送教上门的乡村教师父女……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3年是“精准扶贫”重要理念提出的第十年。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年来湖湘大地发生了山乡巨变。

↑2023年6月9日在长沙市拍摄的橘子洲。

我从2019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湖南工作,每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奔走在三湘四水的角角落落。其中,位于湘西花垣县双龙镇的十八洞村更是多次到访,而每一次去都会发现这个村子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犹如春风,让这个古老苗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过去十八洞村梨子寨的景象(受访者供图,拍摄于2013年11月)。

↑2023年10月20日拍摄的十八洞村梨子寨的景象。

↑过去十八洞村小学内景(受访者供图,拍摄于2013年11月)。

↑2023年10月20日拍摄的翻修后的十八洞村小学内景。

↑十八洞村村民杨正邦家过去的外景(受访者供图,拍摄于2013年11月)。

↑2023年10月20日拍摄的十八洞村村民杨正邦家的外景。

湘西十八洞村的变化,体现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效。村庄的面貌变好了,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收入也大幅增加。十八洞村之变,让我深切感受到,农村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机遇,实现蜕变的关键是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发展路径。

从十八洞村出发,奔赴“诗与远方”,十年来,湘西不断推进交通建设,山间公路逐渐畅联高速大道,接驳到新建的高铁站、飞机场。2023年8月18日,距离十八洞村仅十多公里的湘西边城机场正式通航,不断改善的交通格局为武陵山区、大湘西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通航当天,我和附近的居民们一早就赶到机场,见证了上午十点多第一班由北京飞抵边城机场的飞机顺利降落,期盼已久的湘西群众唱响山歌,欢迎远道而来的首批旅客。

站在我身旁的当地村民施老记告诉我:“以前村里,一头猪养肥了都发愁怎么抬出去卖掉,人抬着猪走在山里的羊肠小道上,很容易滑下山坡。最近几年交通便利了,人们走出大山方便了,山里的产品也能卖出去了。”

↑2023年8月18日,湖南湘西边城机场的地勤人员引导飞机滑行到跑道。

道路通,则百业兴。除了湘西边城机场,这一年我亲眼见证了湖南省境内沪昆、京广两条高铁换轨施工,桑龙高速贺龙隧道、天福岭隧道、金家坡隧道贯通,官新高速雪峰湖大桥合龙、衡永高速路面工程沥青摊铺全面铺开,以及湖南首条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行等众多交通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

↑2023年4月27日,在湖南桑龙高速贺龙隧道,工人做爆破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023年7月7日,官新高速雪峰湖大桥合龙。

↑2023年9月6日凌晨,在京广高铁株洲西至衡山西区间,铁路工人正在换轨施工。

一个个工程的建成,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为湖南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遇。近年来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对非经贸合作平台长期落户湖南,2023年6月29日至30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开幕式,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6月29日,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开幕。

在展会报道之余,一个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进入到我和同事的眼帘。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频繁,在湖南,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越来越多,2023年采访了来自尼日利亚的湖南农大博士生尼克,由于家人从事农业相关的产业,常常进口中国的农资产品,尼克下定决心要来中国学习现代农业和生态治理知识。目前,尼克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他想在学成之后回到家乡治理当地的重金属污染和水污染。

在采访中,看到尼克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的状态,我感受到这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地火热实践的生动缩影,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2023年6月26日,尼克在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习室自习。

↑2023年6月26日,尼克(左)和同学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温室大棚查看水稻长势。

↑2023年6月26日,尼克(右)和同学在湖南农业大学操场踢足球。

2023年行走在基层,我采访了一批普通劳动者,他们感动我的不仅仅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主动,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

↑2023年12月22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大樟树村,王天明派送途中与收件人沟通。

王天明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夷望溪镇的一名邮政投递员。近30年来,他几乎每天清早都会背上邮差包,奔波在小镇的田野和山间,为村民们投递报刊和收发包裹。

夷望溪镇群山环绕,是一个地广人稀、景色秀美的山区乡镇。这些年来,王天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又从摩托车变成了现在的厢式货车,这个变化让他可以走得越远,服务越来越高效。

↑2023年12月21日,王天明在夷望溪镇龙潭溪村开车投递邮件。

↑2023年12月22日,在夷望溪镇大樟树村,王天明划船派送包裹。

在采访中,王天明说这些年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最让他欣慰的是儿子2022年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一个平凡的劳动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变革中,靠自己的勤劳让自家变得更好,国家也因千千万万的他们而变得更好。

↑2023年10月18日,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彭敏在单训室给学生做康复训练。

彭敏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校长。2011年,她从一所普通小学调至特校至今,目前已从事特教行业十余年,常德市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常德市沅水流域桃源、鼎城、武陵等多个县(区)有听力和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及康复任务。

即便每天面对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彭敏也从没将愁容挂在脸上。她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花期,每天给孩子们多一点微笑,孩子们就会多一点自信。”

↑2023年10月19日,常德市桃源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彭敏(右二)和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从普通小学的语文老师变成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从带一个班到带一个学校,这让她的工作范围变得更广,责任也更大。回顾十余年的特教执教生涯,她感触最深的是,这些年来全社会看待有特殊需求孩子的理念,正不断发生变化和提升。彭敏说:“要做到真正地接纳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是异于常人的群体,这一点我们整个社会都是做得越来越好的。”

  ……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湖南基层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我愿继续在三湘大地行走,在这片土地留下深深的脚印,同时用笔和镜头去记录时代的脉搏和鲜活的面孔,为流动的中国记录更多更好的中国故事。

来源:新华网

作者:陈思汗

编辑:廖轩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