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物多样性,湖南“多”了啥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编辑:徐丹 2024-01-07 09:58:07
时刻新闻
—分享—

一场覆盖全省县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召集起4000多名专业人员,在过去两年多时间踏过湖南122个县(市、区)的山山水水。

一路看来,他们记录到近8000种野生动植物和大型真菌。一批过去在湖南甚至全世界都未曾记录过的物种出现,让此次调查屡获惊喜。

1月5日,省林业局公布了此次县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我省已确定发现11个新种、65个省内新记录种,以及多个疑似新种。

湖南的生物多样性,“多”出了什么?新种和新记录种都是怎么被发现的?参与此次调查的多位专家就此接受了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11个物种“全球首发”

“新种,是在专业领域从来没有被记录和描述过的全球新物种,其形态和基因生物信息有别于已知物种。”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费冬波说,新种可遇不可求,它们的出现可能补充完善动植物遗传谱系,对未来科学研究产生重大意义。

本次调查,全省被划分成3400多个野生动植物调查样区,总共设置了超过25000条生物调查样线。

沿着如此大量的调查样线,调查人员将一路发现的没有见过、查不到资料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大型真菌,尽可能采集样本,作为疑似新种带回专业机构深入研究。

截至目前,有11个物种已经在专业领域内得到确认,属于全球首次记录。

其中,动物新种全部属于两栖类,为侗掌突蟾、衡山角蟾、桑植湍蛙。

植物新种最多,有南岳老鸦瓣、吉首黄芪、华中枳、紫背紫菀、酉水马铃苣苔。

大型真菌新种均发现于怀化地区,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发现了散生拟锁瑚菌、通道糙孢孔菌,在沅陵县发现了变红拟锁瑚菌。

更多“没见过的物种”其实是新记录种,指的是已知的生物在我国或我省以前尚未记载,而现在省内发现了它的分布。

在本次调查中,全省新记录种多达65种。24种为野生动物,包括鸟类、兽类、两栖类,其中,新记录的短趾雕、林雕鸮、日本鹰鸮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1种为植物。

新记录的直叶金发石杉在桂东县被发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霍山石斛在平江县被发现,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

“偶然+必然”终能慧眼识珠

“发现新物种,有运气成分,但本质上有赖于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和专业研究水平持续提升。”湖南师范大学张平教授认为,对某个类群的各个物种有着足够丰富的认识,才能在调查中敏锐发现新物种与已知物种的细微差别。

新种散生拟锁瑚菌就是张平带队发现的。我国菌类繁多,野外山林的仅锁瑚菌就有若干种,差别甚微。“散生拟锁瑚菌就长在大家眼皮底下。”张平告诉记者,通道侗族自治县一处近郊公园,至少生长了几十种大型真菌,在记录时,他发现一种鹅黄色拟锁瑚菌与其他拟锁瑚菌形态略微不同。出于专业敏感,张平采集了样本进行专业分析。于是,新种被发现。

费冬波负责带队对宁远县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在当地一座无名野山沿样线调查途中,他根据枯枝落叶下发出的窸窣声,发现一条黑白花纹蛇正快速钻进乱石堆。“应该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毒蛇,但爬行速度太快看不清具体是哪种蛇,让它钻进石堆就找不着了。”费冬波顾不上害怕,飞快上前拽住蛇尾,拉出来细看,发现这条蛇属于华珊瑚蛇,与眼镜蛇同科,带有神经毒素,但与我省已知分布的两种华珊瑚蛇头部白色纹明显不同。经全网查找获知,这是2020年发布的新种广西华珊瑚蛇。

此前,广西华珊瑚蛇被认为仅在越南北部和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地区生活。“此次发现将其分布界限北扩超200公里,这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物种产生推动作用。”费冬波说。

周建军也是宁远县生物多样性调查队的一员。原定调查结束后,他得知宁远县城周边有一处喀斯特地貌小山包,便自行前往走访调查,结果在这片山地意外发现一种花瓣异常古怪的凤仙花,查遍全网竟没有一张图片。周建军采集样本结合基因组学研究,认为是疑似新种,目前正在等待专业确认。

“这种特殊凤仙花长在墓地旁,受到人为干扰强度很大。”周建军告诉记者,如果确定为新种,有利于对它们进行有效保护。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彭雅惠

编辑:徐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