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枯荣。不经意间,宜章县第九中学教师黄新芳已经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33个春秋。她把青春全都奉献给了倾心热爱的教育事业,她的智慧教学方式,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
初心
1989年,18岁的黄新芳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的职业选择,来自做了一辈子乡村教师的父亲。
“本来想留在市里当老师,或者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当时的黄新芳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对未来的规划充满期待。在人生选择的关口,黄新芳的父亲站了出来,“去农村吧,偏远农村实在太缺少你这种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了。”
父亲的嘱托,语重心长。就这样,花样年华的黄新芳带着父亲的希冀,孤身来到宜章县黄沙镇大黄家村小学。当时师资有限,黄新芳需要“一肩挑”全年级的所有课程,且还要当班主任。每天早上7时,黄新芳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晚上常常备课到凌晨一两点钟。
“成为山村教师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黄新芳说,在父亲的影响下,黄家祖孙三代出了6位老师,可谓教师世家。
爱心
“黄老师,小年夜快乐!”每到逢年过节,邓丽娅都会以短信的形式为黄新芳送上祝福、分享近况。
1997年,黄新芳随丈夫调任至宜章县九中,并任职至今。在这里,黄新芳遇见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学生,那就是2007级172班的邓丽娅。
邓丽娅是一名聋哑人。“邓丽娅入学时,隐瞒了真实情况,我是在新生开学一周的时候才发现的。”谈及最初,黄新芳坦言,想过放弃这个孩子,“我该怎么和她沟通交流、辅导她的学习,其他同学又该怎么和她相处呢……”彼时,无数念头在黄新芳脑海中天人交战。
“邓丽娅自幼不幸,生母远走、父亲再娶,家庭贫困,邓丽娅缺少关爱,如果当时我不接这个孩子,她家也不会送她去特殊学校,那她的人生就完了……”几夜的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最终想到邓丽娅那瑟缩又渴求的眼神,黄新芳下定决心:接!
初中三年,为了保障邓丽娅的安全,不论刮风下雨,黄新芳都始终坚持接送她上学回家;为了能与她交流,黄新芳自学手语,为她进行各科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在黄新芳的努力下,邓丽娅不仅变得日渐开朗,而且慢慢能够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还考上了一所理想的职校。毕业那天,邓丽娅眼含热泪,向黄新芳比画:老师,您就像我的妈妈,您给了我真正的人生。
在黄新芳的从教生涯中,不少学生都有着和邓丽娅一样的感受。有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没人照顾,她照顾;学生家境贫困、营养不良,她为学生准备饭菜,帮学生买新衣裤,垫付欠下的书本费……她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学生也都把她当成妈妈。
慧心
黄新芳33年的教龄中,有30年在当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本该千头万绪,但近几年,黄新芳却感到有点“闲”。
几年前,黄新芳从全国知名教育家的讲座中获得灵感,开发出一套班级自主现代管理模式,让全班同学轮流做班级的“当家人”。“每天我们班的值日班长主管全局、纪律委员巡视课间纪律、学习委员督促同学们上课专心听讲、卫生委员提醒同学们搞好班级卫生……事都有人管了,我当然‘闲’了。”黄新芳笑眯眯地说。
“都是学生,能自己管自己吗?”面对质疑,黄新芳的班级用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的学习成绩、班级纪律、班级卫生情况证明,“只要给学生一个彰显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就能在自主管理中实现生命的成长。”
如今,黄新芳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教学教研,同时还兼任了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职务。班级自主现代管理模式也发展成宜章九中乃至宜章县的一张教育名片。
“还有几年我就要退休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学校的青蓝工程,带出一些更优秀的年轻教师。”在黄新芳心里,老师似灯,灯光多一点,被照亮的孩子就多一点;灯光亮一点,被照亮的路途就远一点。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肖佩珊 通讯员 杨华祥 谢作堂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