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宣讲会现场,学生在表演开场节目。
4月16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田汉剧场,“理XIANG青年”第一季青春铸魂·新时代湖湘青年理论学习主题宣讲会现场,青春之声,句句铿锵,唱响时代强音。
信仰铸就新时代新青年
第八班寝室、给老师黎锦熙的一封信、新民学会会员合影……通过一张张老照片,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红色教育培训学院院长杨丹带大家走进百年前的长沙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百年前,风云激荡,一师学子志存高远,救亡图存;新时代,恰逢其时,青年学子如何立志报国,勇担使命?”“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
一问一答间,时空在此交汇,新时代青年接过历史接力棒,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今天的岳麓山已经拥有20多所高校院所、10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
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淼磊激昂的演讲中,现场观众无不感受到向上的力量,那是穿越百年仍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磅礴青春之力。
湖南大学博士宣讲团团长刘邦志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累计完成了100场理论宣讲,线下服务人数超一万人。他时常问自己,理论宣讲到底是讲什么?
刘邦志分享了心中的答案:“理论宣讲不仅是在讲事实、讲道理,更是在播种希望、提振信心,让党的思想理论进入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有底气、有激情、有信心、有方向,回应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让心中的希望之火汇聚成燎原之势。”
“理XIANG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
陈亦风、梁永奇、李庭婷、魏驰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开拓进取的奋斗故事。
陈亦风是中建五局轨道交通电气化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目前在长沙地铁一号线北延项目从事试验工作。为了优化减振垫整体道床施工工艺,他和“XIN青年突击队”的小伙伴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蹲在轨道板上进行了上百次试验,只为缩小板与板之间衔接缝的毫米之差。
梁永奇来自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他告诉大家,中车株洲所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已广泛应用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因为有它,复兴号、电力机车飞驰在广袤的神州大地,国家输电工程不再受制于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李庭婷是常德丝弦传承人,她说:“常德丝弦对于我已经不单单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而是一份使命。”
常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副教授魏驰介绍,正是带着这份荣光和责任,李庭婷把常德丝弦唱到了西藏隆子县偏远的玉麦乡,唱到了内蒙古的边防哨所,还唱到了宝岛台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征程,新时代青年应当设定怎样的人生目标?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也名的回答是,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积极践行造福人民的青春誓言,与民为伴,为民所想,担当作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文术的答案中也有“人民”,她以袁隆平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心怀天下人”的故事告诉大家,青年人要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让青春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李志超表示,团省委始终牢记“为党育人”政治职责,持续深入推进“百万青少年大学习大宣讲实践育人行动”,2023年共开展小微宣讲1.4万余场,覆盖团员和青年900余万人次,下一步将以湖南共青团“80、90、00”青年讲师团等工作品牌为载体,深入基层广泛开展“万人万场”微宣讲活动,激励全省广大团员和青少年牢记殷殷嘱托,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黄欣然 李健
编辑:陈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