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船舶智能能效管理系统,一系列运行数据、关键指标一目了然。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你看,这与我们的产品方向不谋而合!”
在长沙经开区的中电凯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凯杰”),项目负责人李张智翻出手机中“通过数据采集诊断设备能耗状况”的央视新闻,向记者展示几个关键词:“船舶节能减排”“数智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
而与之“不谋而合”的,正是中电凯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船舶智能能效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高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船舶主要动力设备进行能耗数采集分析和科学优化,系统解决了船舶节能减排和碳排放监管面临的难题。
困扰行业多年的节能减排痛点,就此被长沙一家互联网公司解决了。该系统也因此获评工信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发挥了什么作用?它的赋能带来哪些启示?记者近日进行了深入了解。
节能企业找帮手
江河滚滚,百舸争流。
从京杭大运河,到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航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运输通道。
数据显示,中国内河货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内河通航里程世界第一。
然而,穿行于大江大河的货船,面临着两大痛点:一是经营成本的压力,能耗成本是影响航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寻找科学有效、便于普及推广的节能方法是企业的迫切需求;二是环保压力,船舶柴油机功率大,排放标准低,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是行业难题。
“以柴油动力货船为例,燃油费用一般占到运输成本的50%以上。”李张智告诉记者,如果通过技术改造,使现有货船提高能源效率,不仅可以增加利润,还能有效降低排放。
但长期以来,船舶节能主要依靠的是“人脑”。
“哪段水急,哪段水缓,全凭个人经验去开船。”李张智说,这样即便有效,也很难推广复制。“就像你多年练习书法,虽然自己写得不错,但是很难让其他人一学就会。”
这就更不用说科学减排了。
“飞机、火车、汽车,相关部门都能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其排放数据,但是目前对于船舶还是很难。”李张智说,“想把成千上万条船实时排放的数据归集起来,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
一头是依赖经验的节能,一头是缺乏数据的减排。
长沙绿航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航节能”)瞄准了这两大痛点,与省内外专家一起进行了长期攻关,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的科技项目支持。通过对船舶能耗实测数据的长期跟踪和研究,形成了一整套智能算法,辅助航运企业在技术诊断、节能操作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精准发力,大幅度挖掘船舶节能减排潜力。
对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减少对个人经验的依赖,把“人脑”换成“电脑”——这是一个艰难的技术跨越,对平台的系统集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原有信息平台上实现的效果并不理想。
直到遇见中电凯杰,有了其基于工业4.0平台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支撑,绿航节能离目标才更近一步。
帮手赋能解难题
作为中电互联旗下企业,中电凯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积淀深厚,参与建设了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参与的多项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奖颇丰。
绿航科技与中电凯杰战略合作,船舶智能能效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在哪?能效管理如何实现?
在中电凯杰,记者通过电脑屏幕看到,地图上实时显示船舶位置、航速、主机转速、瞬时油耗等运行数据,船舶运营能效、碳排放强度等关键指标一目了然。
让我们顺着数据,从起点出发:
发动机的转速、油耗、船位、航速等关键数据,通过专业开发的高精度监测设备实时采集;
数据采集完成后,再由通信基站传输至云端,进行云存储、云计算;
大数据变为算法模型,成为辅助决策依据,传输到千里之外的船舶上,用于现场的智能分析;
驾驶员通过船舱里的显示屏,就能清楚地知道,现在航道水流条件下控制多少转速,是航行的最优状态。
中电凯杰软件系统负责人曹孟介绍,这样一来,船舶节能减排,从依赖驾驶员个人的经验,转变为依靠一个船岸共同参与的智能专家系统。“数据在往返跑中,系统完成实时分析和即时优化,从而使油耗降低、效率提高。”
产品效果好,市场认不认可,还得算经济账。中电凯杰透露,研发这套系统,就是希望能够在行业普遍推广,“大概两天时间,就可以把系统加装到千吨级货轮上。我们算过,运行一个季度就可收回成本。”
目前,这套管理系统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著3项,通过了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专家组给出的评价为“项目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综合运用,可实现15%左右的节能率。
记者了解到,这套技术在湘远集运、湘江船务、湘平高速等多家航运企业进行了长期的试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关部门正在规划基于本平台建设辖区内的“船舶能耗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编辑:文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