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归根 沉睡81年的无名战士我们终于知道你姓名

来源: 潇湘晨报 编辑:黄河 2024-04-26 07:24:05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张家界慈利县垭门关,当地村民一直知道有个叫“九人坟”的小山坳:1943年抗日战争常德会战中的慈利阻击战后,乡亲们收殓了九位牺牲的无名战士遗体,合葬于此处。

九位战士没有名字,只有编号。2019年开始,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让抗战英魂回家”公益项目的工作人员定期清理这个小山坳周边的荒草,祭拜这些无名战士们,同时采样建立DNA数据库为战士们寻亲。

M008号无名战士的DNA数据是最为完整的。今年清明前夕,志愿者和浙江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赶在为这些战士修建的陵园开园前,为M008号无名战士确定了名字:尚明富。

这个走进抗日战场的年轻人的名字和故事,已随硝烟散去81年。

“无名之辈”,归根了。

孔家族谱上的“出征失外”

“九人坟”开土后,是九具堆在一起的白骨,此外就是子弹、皮带扣等难以腐蚀的金属物。好在垭门关当地土质比较干,除了战争造成的创伤,战士们的遗骸保留相对完整。

垭门关陵园修建进度图。

英魂回家公益项目工作人员自2019年接到“九人坟”的相关线索,经调研走访,结果指向1943年抗日战争常德会战中的慈利阻击战,战后当地的乡亲们收殓了这些牺牲战士的遗体,葬于一处。时间流逝,“九人坟”这个地名虽仍为人知,但详知其中渊源的村民却多已离世。

“我们(自2015年)至今收殓了一千四百多具抗日战士的遗骸,一有线索就会核实跟进,但寻亲基本没有成功过。”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余浩介绍。

DNA鉴定技术近几年愈渐成熟,2023年2月,余浩委托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团圆”工作室为这九具无名遗骸作了DNA比对。“大部分其实没有检出来,只有M005和M008取样效果相对好一点。”“团圆”工作室发起人柯伟力回忆道。有了DNA数据作指向,接下来就是排查,“打电话一个个问,如果家里以前有这种出去当兵没有回来的人,就再赶到现场采样核实。”

垭门关“九人坟”DNA样本。

排查工作不到一个月,项目志愿者和工作室锁定了浙江瑞安的一个孔氏家族,经电话了解,该家族中有一人外出当兵至今未回,年龄、征兵时间都和当年的情形相当接近。

柯伟力提前一天跟孔家人约好DNA采样。

柯伟力到瑞安那天,孔家一下围过来十多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起对那位“消失”的战士的记忆。那位战士离家时母亲仍健在,母亲一直牵挂着他。上世纪80年代两岸开放,村子里陆续有曾离家当兵的人回来,这位母亲就经常找人打听“有没有见过我儿子啊?”后来这位母亲去世了。村里也有九旬的老人说起,自己小时候和那位战士一起玩过。孔家族谱中目前仍记载着此人“出征失外”。

“我们去之前觉得应该就是这家的。”然而采样结果出来,和M008号并不吻合,柯伟力感到遗憾,“如果是那也蛮好,因为这个家族的人一直念着他,没有忘记他。”

当年主动参军,从此杳无音讯

2024年春节后,英魂回家公益项目工作人员告诉柯伟力,为这些无名战士修建的陵园预计在“五一”左右可以开园。这时,M005号无名战士已确认身份,为浙江金华兰溪人吴四亨,而取样效果相对更好的M008号仍无眉目。柯伟力有些不甘心,决定重新排查一遍。

DNA数据指向此前在第一轮被排掉的一名姓尚的老人,“当时打电话过去,对方说家里没有当兵未归的人。”这个家庭就在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柯伟力决定直接跑一趟。

到台州后,柯伟力见到的都是尚明富的侄辈,他们都已年过七旬。他们也依次向柯伟力转述了父母辈留给自己的记忆。

葬坑出土的陪葬品,军用皮带扣。

尚明富出生于1914年,是家里三兄弟中最小的那个。当年有征兵,尚明富的二哥刚结婚,他便主动提出参军,此后再无消息。尚明富的一个侄女曾被母亲嘱咐,“一定要记住三叔,如果哪天他回来了,要像女儿一样为他养老。”

尚家一度有过疑似尚明富的消息:一封从湖南长沙寄来的信件。但这封信后来怎么处置的,尚家人说法不一,有可能因为家里没有长沙的亲戚,将信原封不动寄回了;也有可能因为家里无人识字,信件被一直搁置,总之它的内容无人有印象。

“我们一定把他带回家。”DNA采样确认身份后,尚明富的侄子,如今已73岁的尚夏生不禁哽咽。他的经历与这位未能谋面的三叔还有些许渊源:上世纪70年代尚夏生选择参军,3年内,他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里报平安——家人们总担忧他和三叔一样失去音信。

“老一辈人找过他,但都不识字,也不知道怎么找。”尚明富的“孙媳妇”黄显琴说道。尚明富有一个没见过面的“儿子”,由大哥过继给他,如今这位“儿子”也已离世。尚明富离家时还未来得及进族谱,后来墓碑补刻上了他的名字。

让英魂回家,志愿者仍在努力

因为相关文件缺失,要把尚明富接进老家烈士陵园,手续办起来很难。黄显琴称,家人考虑让尚明富和战友一起,长眠于湖南的陵园,这也许更应该是纪念的方式。

余浩介绍,慈利县垭门关抗战纪念墓园预计在今年5月中旬竣工,届时将邀请战士家属到场。2015年至今,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已寻找到并收殓无名抗日战士遗骸1445具,DNA采样1153具,并建立了DNA数据库,为贫困孤寡抗战老兵修墓85座,立碑9座,修建修缮抗战纪念碑17座,陵园2座。这1000余位无名战士中明确找到家属的,目前还只有垭门关M005号和M008号。

近日,英魂回家项目组在安徽走访调研,找到了一批抗日战士的墓碑。有些墓碑上刻有详细名字和地址,“当时的战友会尽量留下信息,让他们以后有更多可能回家。”余浩介绍,其中一名战士是四川人,他93岁的儿子将会来接他回家。

将收殓遗骸搬运到新建陵园。

英魂回家项目的社交平台上也有许多网友评论寻亲,或者提供遗址线索,如:

“我的太爷爷,也就是我爸爸的爷爷,20多岁就去了东北打仗,一去无回,我爸今年76岁了。还能找到太爷爷吗?太爷爷是河南延津县人,名叫:李×海。”

“有个公祖爷爷,听说去打仗了,一直没见回来,家人给他做个空的坟,和他的几兄弟的坟放在一起,每年扫墓,会拜,希望他能收到我们的思念。”

余浩2015年毕业后便加入了英魂回家项目,这些年,他和他的团队在全国各地墓地调研,走访抗战遗址,收殓阵亡将士遗骸,组织倡导性纪念活动。余浩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其实很多。作为后辈,我觉得很幸运能参与这些事情。希望能帮他们找到家人,或者是找到那些荒无人烟、长满草的墓地并修缮,让他们有一个着落。让他们在这个和平年代,仍能有回音。”

来源: 潇湘晨报

编辑:黄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