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高创科惟研发出高性能铜合金,不惧各种极端环境考验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张云帆 2024-04-21 09:32:15
时刻新闻
—分享—

走进湖南高创科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个铜合金样本的强度。这是公司最新研发的高性能弥散强化铜合金,它们就像是铜合金领域的“超级战士”,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保持“冷静”。

创新突破 翻开铜合金研发的新篇章

无论是在浩瀚太空中翱翔的神舟飞船,还是在大地上飞驰的高速列车,它们的核心导体部件能经受住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的考验尤为重要。“我们生产的铜合金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确保导体材料的高效稳定运行。”高创科惟总经理肖柱介绍,通过引入纳米颗粒强化技术,公司生产的铜合金在保证高导电导热性能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其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稳定,使用寿命也比一般材料更长,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国防工业等多个领域。

高创科惟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进行铜合金显微组织观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文瑞 摄

高创科惟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正进行铜合金显微组织观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文瑞 摄

除了在产品本身,高性能弥散强化铜合金在制造企业生产线上也能“大显身手”,比如目前的汽车生产线,主要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车身,点焊电极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工作状态,极易发生变形、粘附和磨损等失效现象。“电极材料是影响汽车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肖柱告诉记者,目前他们的铜合金已经在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了验证,大家对这款材料的特性及稳定性都比较满意。

薪火相传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高创科惟创立于2023年2月,由中南大学和省级国有创投机构湖南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从创建时间看非常的年轻,但从‘书架’真正到‘货架’,有着不易逾越的鸿沟,靠几代人一起攻关,才得以实现。”肖柱感慨道。

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与粉末冶金领域有着70多年的历史沉淀,上世纪90年代末,铜资源的匮乏,铜加工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重大工程实施,开发高强、高导、耐热的经济实用型铜合金材料迫在眉睫,铜合金的开发责无旁贷地落在中南人身上。1999年,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尹志民、汪明朴教授牵头了大功率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关键材料的研究工作。受限于当时的制备条件,团队只能借助湖南涟源宏源机械厂的挤压机,每次都在凌晨一点,机械厂完成生产任务后再进行实验。那段时间,师生们吃、睡都在试制车间。辛勤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团队最终成功研发出高性能铜合金,并在2000年应用于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蓝箭”电力动车组上。高速轨道交通用铜合金研究与应用开发的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我国的电动机也从进口依赖逐步走向自主生产。

时至今日,汪明朴教授虽已过古稀之年,但仍在高创科惟担任总顾问。而他的学生们也逐渐成长起来,与众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一起,共同推动国内高性能有色金属新材料事业的发展。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现在的‘领跑’,中国高铁一路发展到今天,在见证了民族沧桑巨变的同时,也见证了我们科研人员在背后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肖柱感叹道。

专利转化 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新材料的研发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研发成功率低,投资风险较大,即使研发成功,还需要漫长的技术认证,而市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生产材料的迭代也需要时间。”肖柱指出了新材料从研发落地到市场推广的难题。前期资金不够,后期激励不足,让许多有理想的科研人员面临着“情怀”与“生存”的两难抉择,而中南大学与高新创投集团联手化解了这一难题,通过严谨的审核评估,让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公司29%的股份,这其中的70%全部归为科研人员所有。

“中南大学于2000年首创‘两个70%’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技术类无形资产入股时所获股份的70%,给予对无形资产形成起直接作用的科研人员,结余的科研经费入股科技型公司时,课题组成员持股70%。虽然之前也受到过很多质疑,但事实证明确实为科研人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激励,积极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两个70%’也被写入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

“以前是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现在是生存和情怀都有”,肖柱说,除了资金,高新创投还派来了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才,这种全方位的支持,让科研人员能够无需担忧资金和市场,沉下心坐“冷板凳”,一心一意搞创新。

围绕“走出去、讲出来、帮上前”这一理念,中南大学在打通产学研“最后一公里”上探索出独特的道路,携手高新创投集团,更加高效地对接到上下游制造类企业,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真正意义上实现三方共赢。

除此之外,企业研究成果还能够广泛推广到其他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中,让更多的企业受益。“最近,国家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举措,要求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高端新材料是支撑高端装备和重大工程需求的核心材料,我们积极响应国家需要,在紧扣客户需求的同时,为市场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设备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促进更多的优质成果向新质生产力高效转化。”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张云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