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追思丨永不忘却的思念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宋芳 2024-04-05 09:54:15
时刻新闻
—分享—

23241712243878627.jpg

4月4日,湖南烈士纪念塔,少先队员敬献鲜花,缅怀先烈。图/记者吴琳红

人间四月,春雨霏霏。又到一年清明时,各地开展活动祭奠先烈,有人在南岳忠烈祠祭拜英烈,有人默默守护无名烈士墓,有人把温暖送给湖南烈属……

悲伤从来不是前进的阻碍,而是汲取力量的源泉。穿越时空,英烈们立起一个个精神路标,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这种感情历久弥坚,也必将生生不息。

南岳祭英魂

本报衡阳讯“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4月4日,南岳完小同学们的《卢沟谣》的歌声萦绕在南岳区忠烈祠享堂,凝聚着无限哀思和爱国主义情怀。当日,“纪忠烈·同传承——2024南岳忠烈祠清明祭英烈活动”在南岳忠烈祠享堂开展。

上午9时许,苍柏环绕的忠烈祠享堂中,中共南岳区委统战部、南岳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及南岳区有关单位负责人,英烈后裔,南岳成章中学、南岳完小的师生代表,延寿村村民代表、志愿者等社会各界爱国人士肃然伫立,齐唱国歌,随后鞠躬默哀、敬献鲜花……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我们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从小就听爷爷和爸爸给我讲抗战历史和战斗故事……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廖龄奇将军后人廖俊杰说。

每一位英雄先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致敬,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据了解,为方便广大爱国人士对烈士英魂表达哀思,南岳忠烈祠还开启了“2024年清明祭英烈”线上活动,持续倡导人民群众以“云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心中对抗战烈士的缅怀与敬意。

南岳忠烈祠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共有19座大型烈士陵墓,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通讯员 欧阳姣容 聂德芳 记者 沈颢)

三代接力守护红军墓

“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伴随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清明期间,桂阳县人武部干部职工、民兵党员、师生代表踏上通往该县四里镇芹溪村的崎岖山路,最终来到一座无名红军墓前。

1934年,工农红军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红六军团其中一路经过芹溪村,商议攻打新田县的计划。在芹溪,村民为红军战士搭桥、摆渡、放哨,军民结下深厚情谊。

大部队离开时,一位19岁的红军战士留下疗伤。村民胡善炎的爷爷全程参与了护理工作:喂食、喂药、擦洗身子……但因伤势过重,加之医疗条件有限,小战士不到半天就牺牲了。村里人将他葬在半山腰上,那里可以望向新田县,那是部队前进的方向。

清明时节,村民按照习俗进行了简单祭扫,随后大家在墓前肃立默哀,齐诵《长征》。一朵朵映山红也被放到墓前。

“爷爷常回忆起那位红军战士,说他还是个孩子就牺牲在革命的路上,姓名都没留下,手里那碗红薯粥也没喝完。”胡善炎无比遗憾,“从他牺牲那天起,芹溪村三代人守护着这座墓,坚持了90年。”

在芹溪陈列室里,村支书胡祖发对着旧照片和军事文物,详细描述了当年红军过芹溪的故事,大家仿佛回到了那个革命年代。

“由衷地感觉到革命先烈的不容易,那位19岁的红军战士就是例子,我们一定要将这份革命精神传承下来。”民兵李康说。(据“湖南军号”微信公众号) 

一封迟来45年的家书

“我12月26日离开了家乡,但我也很想念家乡。不过这是党的需要,29日晚我胜利抵达部队……我在部队一定会以英雄人物为榜样,苦练杀敌本领……另外请爸爸注意身体……”

这是一封多年未寄出的前线书信,写于1979年。执笔人叫罗绍平,湘潭县杨嘉桥镇人,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信中,他反复叮嘱父亲注意身体,妹妹好好读书。而3个月后,他在一场阵地保卫战中牺牲,年仅20岁。同年8月被追认为中共党员,追记二等功。

清明前夕,罗绍平烈士的哥哥和妹妹在湘潭县军地部门陪同下,来到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这是罗绍平烈士的信,当时因为战事紧张,没来得及寄出,现在交给你们。”工作人员掏出早已泛黄的信件。

妹妹接过迟来45年的家书,看着墓碑上罗绍平烈士清秀的照片,刚读第一句就泪流满面。兄妹俩在墓前为烈士斟上一杯家乡酒,添一抔家乡土,擦拭墓碑。“哥哥,我们来看你了。”

这是湘潭县第二次组织异地祭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共有41名湘潭县籍战士牺牲,他们为国捐躯时大多只有20多岁。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湘潭县专门成立异地祭扫服务专班,逐一入户为烈士亲属开展政策宣传,精准掌握祭扫需求,统计出今年申请异地祭扫烈士亲属共17户34人,其中参加组织赴广西异地祭扫10户22人。(据“湖南军号”微信公众号)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宋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