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冰灾之后,湖南春耕怎么样了?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高芹 2024-04-07 08:53:07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2月以来,湖南遭受两轮寒潮天气袭击。第二轮寒潮,是湖南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全省平均气温下降22.7℃。湘西北地区的常德市,5天温度降幅更是超过30℃,当地80%以上的设施农业大棚被损毁,成为受影响最大地区之一。现在那里的情况如何?给今年的春耕造成哪些影响?

冰灾来了 大棚塌了

春分这天,种粮大户丁巍在忙着两件事:一件是建大棚,一件是育秧。幸亏动手早,一个2500平方米的育秧棚已经建好并开始育秧。另一个育秧大棚还有5天的工期,也已接近收尾。原本计划好的3500亩的育秧面积今年一分都不能少。

丁巍:冰灾损失大,我的育秧工厂是2022年2月建起来的大棚,总造价花了110多万元,全被打烂了。我还有20多万的育秧盘,全打烂了。



今年2月4日,湖南遭受的首轮寒潮带来的降雪就压垮了丁巍的两个25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后来他才知道,这些像“尿素”一样的雪还有一个名字叫“霰”。

寒潮带来的“霰”,导致常德市1290个设施农业大棚仅剩220多个还算完好,80%以上的设施农业大棚被损毁,损失惨重。



冰灾之下,临澧县7.5万平方米的设施农业大棚几乎无一幸免,距离丁巍不到十公里的田红霞的3个大棚同样倒塌。

常德地区连续遭遇的两轮寒潮是63年来历史最强,没有应对经验也在情理之中,只是遭受的损失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合作社的5幢建筑到了3幢,据田红霞自己初步的估算,这次的损失会超过300万元,来年如何继续是躲不开的难题。

春分这天,当我们再次来到田红霞的合作社的时候,大棚重建的工程已经进行了大半。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依照农时,早稻育秧最好不要晚于3月25日。这个时间点,在当地的农户心里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红线。能抓住这个农时,今年的丰收就有了一个起点,2024这一年便有了“指望”。

专家组田间指导早稻育秧

距离3月25日还有四天,常德市的春耕指导组来到了丁巍的家里。



郑文凯是常德市农业农村局的推广研究员,负责早稻育秧的技术指导。从3月中旬开始,常德市便派出了多个专家组来往于沅水和澧水之间指导今年的早稻育秧。

今年,丁巍的仅自己的早稻种植面积就将在2800亩左右。像这样的种粮大户,是专家组重点关注的对象。

常德市所在的洞庭湖平原是国家四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作为主要的产量区,在湖南省,常德市水稻种植的地位举足轻重。



郑文凯:寒潮的影响应该还是很大的,最主要的是育秧设施、育秧工厂、育秧大棚受灾垮掉的比较多,但是我们市里边做了很多工作,重建的工作,恢复的工作。现在基本上能够满足今年早稻育秧的面积。

种粮大户面临资金紧张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采用“稻稻油”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同一块田里种植早、晚双季水稻,晚稻收割后,紧接着再种植一季油菜。这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然而,冰灾过后,油菜作为今年种粮户的第一份“指望”,减产已成定局。



今年的第二轮寒潮,是湖南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强,湘北地区的常德,5天温度降幅更是超过30℃。而且,间隔不到20天两次寒潮形成的冰灾区域还高度重合,这就更不利油菜的生长。

丁巍所在的社区是临澧县楚城社区,在这个社区,丁巍是最大的种粮户,这几年,他流转了近4000亩的农田,1000多亩的油菜也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丁巍:棚塌了以后,我要做4年才能够恢复到之前。资金链肯定是有点问题,要把它重建起来,要么就是贷款,要么就是我的亲戚、兄弟们给我们借一点,我给他们慢慢还。

临澧县新安镇的乔光平,是这次冰灾损失最大的种粮大户,他两个月前投资100多万元建造的秸秆回收厂房,还没正式投入使用,就在这次冰雪灾害中垮塌。资金紧张和信心受损在这里尤为明显。



乔光平:我贷款是355万元,借私人的大概是100万元左右,我买设备总共560万元,在这建厂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总共大概七八百万元,我现在就是欠300多万元。如果这个设备是好的,这个厂房不倒,通过我们自己努力,搞个几年,一年还一部分应该也能过来,但是现在出了这么大问题,靠我们自己能力确实很难搞。我们还是想把这个农业搞好。

乔光平在十年里先后投资了近800万元,才将合作社做到如今的规模,从育秧到种植、从烘干到储藏,直至秸秆回收,他的合作社几乎涵盖了水稻种植到销售的整个环节。

冰灾过后,乔光平的育秧大棚除了局部受损,主体幸运地保留下来,没有垮塌。当我们一周以后再次来到这里,2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已经修复,今年的早稻育秧即将开始。剩下的5000平方米的厂房只能一点一点,慢慢恢复。



10年来的持续投入毁于一旦,在今年的春分,从零开始,对他而言,这是不得不进行的坚持。

乔光平:这个压力很大,恢复不是一句话,太多钱了。因为这个投资,我们之前都是全部身家在里面。

“高投入、低收益、高风险”这是种粮大户对自己所处行业的总结。在摧毁了种粮户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农业设施以后,冰灾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种粮户们的无奈。

“坚持不下去也要坚持”

距离3月25日早稻育秧的最后时限还有三天,新安镇的技术员来到种粮户邓桂香的合作社。“保春耕”是当地各级主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邓桂香的场院里,早稻育秧已经有了一些规模。当地人把这种模式叫做“旱地育秧”,据邓桂香说,这是最节省费用的办法。

仅仅一天近2000平方米的场院里已经摆满了育秧盘。因为空间不够,场院外的空地正在平整。



前些天做好的育秧盘里长出了嫩芽,这让邓桂香多了份欣喜,少了份担心。场院里,曾被大雪压塌的库房已被清理干净,看不出痕迹。邓桂香周边的一切似乎都在回归正常。

三年前,邓桂香的丈夫突然离世,经营刚刚起步的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稻米加工厂的担子,都落在邓桂香一个人身上,同时背负的还有丈夫留下的330万元的欠款。

过去的三年,邓桂香一直在努力偿还债务,今年这场63年来极寒的冰灾,对邓贵香而言,“雪上加霜”都不足以描述她的窘境。常德地区已经连续四年受灾,2020年的寒露风、2021年的倒春寒、2022年的干旱、2023年的冰灾,每一场灾害对于粮食生产都是毁灭性的。而对于身背债务的邓桂香来说尤其艰难。



果农田祥云的设施在冰灾中倒塌后,总体损失超过了500万元。他在重建时的选择是提高建筑的建设标准,而不等、不靠、不要是他的原则。

田祥云:原来是五个柱子,现在加到七根,铁架加厚以后,它就不会垮了。我们上面计划做水管散热,下大雪我们把水打开,水在上面流,雪就会融化。我们已经考虑到下次灾情怎么处理,自己都想好了。

第二座大棚的棚顶薄膜到了,丁巍习惯性反复核对,避免差错。农时的红线就在眼前,大棚的建设已经经不起折腾。



同一天,田红霞家的大棚却因为大风不得不停止上薄膜的工作,原定的工程进度只能延迟。

田红霞的合作社还是当地的菌菇推广中心和助残基地。有近60户残疾人靠这个基地的技术和市场生活。这个基地的存在和稳定,直接关系到这些周边菇农手中的饭碗。

现在的季节也正好是羊肚菌和香菇的丰产期,除了盯住大棚的施工进展,田红霞和丈夫还要去菇农家里收购菌菇,帮忙销售。

冰灾过后,那些依赖田地谋生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渡过眼前的难关。灾后的春耕,对于他们来说,既是生活的希望,也是重建家园的开始。



丁巍去年也在尝试种菌菇,以提高大棚的使用效率,这是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经历这次冰灾和冰灾后的重建,即便是种粮大户,也要开始抱团取暖。

距离3月25日还有三天的时候,丁巍的第二座大棚已接近完工,第一座育秧大棚里的秧苗已经变绿。

丁巍:第二次建棚应该是不会低于260万元。我要提高它的利用率,种一下菌子,羊肚菌、美国甜椒在市场上面价格也很高。

田红霞:资源共享,丁巍觉得种什么东西好,我们可以在一起商量一下就种这个东西。一个人种,别人来收都不好收。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供电所上门服务

保险公司待开发新险种

距离3月25日早稻育秧的最后时限还有两天,丁巍的最后一批育种盘被送进培养室,两天后,这批秧苗就会铺满育秧大棚,正好在25日这个时间点上完成早稻育秧。

也是在一天,供电所的电工来到丁巍家,做用电的安全检查。大棚的大量倒塌和重新建设,用电的故障隐患也增加了很多。国网望城供电所的钟志华的小组负责丁巍所在片区的巡查。有了供电所的专业电工上门服务,至少在安全用电上丁巍心里少了一些担心。

没有了大风的影响,田红霞育秧大棚的薄膜已经铺好,收尾的工作正在推进。这一天,田红霞邀请了保险公司的职员来到现场,了解农业设施上保险的相关细节。在与保险公司的职员谈完以后,田红霞几乎放弃了投保的打算,给设施上保险费用会比较贵。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覃曌:问题是大棚设施没有进入政策性险种,没有进入补贴的范围,政府在这一块没补贴,保险公司是愿意做设施农业保险的。费率在4%—5%的样子。但按照这个费用计算的话,那大户就不划算,一些保险公司有这个险种,大户也不会投这个保。

据了解,冰灾之后,当地的保险公司也在开发一些针对性的险种,适当调整费率。但还有一些审批程序要走,这都需要时间。

我们在常德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常德市正在积极争取救灾资金和落实设施农业的建设补贴,保障粮食生产能顺利度过冰灾后的春耕。



湖南省常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程望生:我们全力支持他们恢复重建,政府方面协调农业担保公司、协调相关的商业银行,能够采取授信贷款,确保农业主体恢复重建的相关资金需要,但最关键的是集中育秧,因为你没有秧苗,早稻就无法去保证。

按时完成早稻育秧

距离3月25日早稻育秧的最后时限还有一天,田红霞的育秧盘到了,因为大风耽误了一些进度,整个工地还是有些忙乱。因为是第一年育秧,很多育秧的细节和注意事项田红霞还不了解,技术员还得逐一交代。

与田红霞这边的忙乱相比,经验丰富的丁巍就显得更为从容。让丁巍踏实的是他一号育秧大棚里秧苗的长势。在一号大棚不远,一座新的仓库正在运土奠基。这是丁巍新建的粮食仓库。对丁巍而言,生活的压力不容许他有丝毫懈怠。

3月25日,丁巍来到田红霞的合作社,今天这里也将铺满育秧盘。他在向田红霞交代育秧的细节的同时,也向田红霞描述着自己秧苗长势。



3月25日过去3天,丁巍和田红霞分别发来秧苗长势的视频,在丁巍的视频里我们听到了他的歌声,虽然很短,但我们依然听到了一丝满足。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