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地处湖湘文化与荆楚文化交融之地,民俗风情特点鲜明,历来重人情、讲情义。
为推动婚丧礼俗新风,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常德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清风正气、公序良俗。
正家风,人情开支断崖式减少
“以前一年人情开支2至3万元,压力极大,曾经一天内去7户家里喝酒。”桃源县佘家坪镇雪峰山村村民张国钧回忆。
“上人情、买鞭炮、立拱门,这是以前村里的办酒流程。作为村干部,人情往来频繁,人情高时有4万多元。”佘家坪镇雪峰山村村支书李志超说,小孩满月、过周岁,上大学、老人整寿都要摆酒,还要应付不少“无事酒”。
党员干部,是“风向标”,正家风,先从党员干部着手。
常德市加强顶层设计,将培育文明乡风、推行移风易俗纳入工作考核,在乡镇推行道德“红黑榜”评议,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进行批评教育。
在桃源县,党员积分制“唱主角”,将积分制写进村规民约,从“政治、执纪、品德、作用”四方面评价党员,并张榜公示。
“上‘黑榜’,全社区都知道,很没面子,儿孙都批评我。”因违规赈酒,桃源县新港社区党员朱某被扣5分,自责不已。
走进石门县夹山镇各大屋场,红、黄、黑榜公告栏格外显眼。夹山镇推行家庭文明档案,明确违规赈酒办席(婚丧嫁娶以外的赈酒行为)记黄榜一次;合规办酒但超过规定办酒桌数,违规立拱门气球、燃放鞭炮等,记黄榜一次。
“黄榜记录在案,有损颜面。”如今,家庭文明档案在石门全县推广,人人争红销黄不沾黑。
“这两年人情开支锐减至5000元左右,压力轻了不少,今年‘五一’期间,竟无人请喝酒。”张国钧告诉记者,整治大操大办,大快人心。
“以前接族谱,每家每户至少要放上千元礼花。今年注重节俭,不再铺张浪费。”汉寿县老鹳树社区邓明刚是邓氏族谱主修人之一,“五一”假期,邓氏举行九修族谱典礼,一切从简。
常德市169个乡镇(街道)2263个村(社区)全部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按照“一村一策”,明确酒席桌数、菜品规格等标准。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得到根本改观。
树新风,新式婚礼成时尚
“‘五一’前夕我结婚,自己主持婚礼,接亲友简单吃个饭,也没有要彩礼。”“90后”澧县市民陈女士算了笔账,请婚庆公司至少花费3万元,这笔钱拿去旅行度蜜月更有意义。她告诉记者,如今澧县推行“没有彩礼,两来两走”,意思是,媳妇是丫头,女婿是儿子,重新定义婚俗观念。
然而,零彩礼或低彩礼,在过去被认为在婆家没地位。“澧县人好面子、重人情,不仅人情重,彩礼更重,还涉及金银首饰等花销。”澧县市民王先生说。
2021年,澧县被列为全国婚俗改革示范点,把婚俗改革作为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倡导婚恋新风,与高价彩礼说‘NO’。”在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新人领证前,要观看婚前辅导视频,填写婚前教育答题试卷,学习“文明节俭、婚俗新风”倡议。澧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左娟说,“强化领证环节仪式感,对冲传统赈酒仪式感,引导年轻人结婚简办婚礼。”
澧县澧南镇回龙村,村干部贾娟带领村女子先锋队队员,拍摄反对大操大办、抵制天价彩礼等情景剧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后,单条播放量超过10万,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在鼎城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幸福屋场管理协会逐步建立,以屋场为单元,围绕群众关心的婚丧事宜、移风易俗、家教家风等,大家一起讨论。“一个屋场,都是熟人,很容易听进意见。”鼎城区谢家铺镇施家陂屋场居民周宏英说。
常德全市上下掀起革陋习、除陈规、树新风的热潮,倡导喜事新办,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渐成时尚。
育民风,以文化人润民心
石门县夹山镇曾是移民镇,2009年,石门皂市水库库区3000多移民迁至镇上居住。“那时起,新房摆酒特别多,立拱门、放鞭炮、挂气球,攀比风愈演愈烈。”夹山镇文化站站长钟克宏告诉记者。
“父老乡亲,你我倾听。治家格言,字字千金。来去自由喝杯酒,家族赈酒不收情……”人情风盛行下,夹山镇通过《格言治家》,以竹马戏、地花鼓、土地戏等形式将夹山格言送至千家万户。
“庸俗之风祸害深,铺张浪费富成贫。巧立名目搞宴请,借故赈酒收人情……”汉寿县沧港镇军刘村,农民诗人将移风易俗植入诗词,通过村里“红广播”传至百姓家中,用文艺作品引领新风尚。
“现在赈酒的少了,写诗的多了。”军刘村诗词小组组长侯德怀笑容满面。
精心编排的《移风易俗七字歌》等丝弦剧目在汉寿县各村(社区)巡演,将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戏曲歌曲、民俗小调中,当地百姓津津乐道。
近年来,常德市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广泛开展“婚育新风送万家”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共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2213支,选派“五老”人员6645人,成立村(居)妇女议事会2063个。开展农村文体活动2.8万次,年均送戏送文艺活动2000余场。
“移风易俗,要在尊重传统风俗的基础上,移歪风、易低俗,让风俗习惯出于‘情’而归于‘礼’。”常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