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有个“粽子村”,每天卖出粽子100余万个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欧阳稳江 颜开云 编辑:廖轩仪 2024-05-30 09:08:55
时刻新闻
—分享—

端午节临近,浏阳市关口街道道源湖村——全国闻名的“粽子村”里,村民越发忙碌了。

“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看着漫山遍野的粽叶在山泉水的滋润下飞快地生长着,芳香令人陶醉。“今年,我们终于用上了自己的粽叶。”道源湖村土生土长的刘飞而眼中满是欣喜。

村民正在生产车间赶制粽子。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霞 摄

村民正在生产车间赶制粽子。长沙晚报通讯员 彭红霞 摄

部分粽叶出口日韩

近年来,随着粽子产业崛起,拥有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源湖粽子制作技艺的道源湖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每天,从这里卖到全国各地的粽子达100余万个。遗憾的是,过去用的粽叶基本上从外地购买,不仅要4元/斤,还受市场牵制。”刘飞而表示,要把产业做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粽叶。4年前,刘飞而辞去了令人羡慕的海关工作,回到家乡创业种植粽叶。

在村上的支持下,刘飞而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粽叶。2023年9月,刘飞而与本村的4名粽子行业从业者合伙注册成立了湖南湘情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从福建三明、湖南炎陵等地引进了4个粽叶品种。

“粽叶3年进入丰产期,保守估计亩产1000至1500斤,每亩效益可以达到4000至6000元。”刘飞而介绍,今年,前期种植的第一批300亩粽叶进入采摘期,预计可以采收30余万斤。此外,村里还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的方式种植了1100亩粽叶,如果全部丰产,将为道源湖村的粽子产业发展解决粽叶之忧。

伴随着山风和鸟鸣,周英桂正和十多名村民一起采摘粽叶,并细心地将粽叶分为A类和B类。A类长30至40厘米、宽8至10厘米,用于出口;B类长26至30厘米、宽6至7厘米,用来包粽子。刘飞而说,A类粽叶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用于提取精油;B类粽叶自用。

探索“非遗+”文旅融合路径

道源湖村有包粽子的传统。好食材加上好手艺,这里的粽子声名远播。上世纪八十年代,每逢端午时节,该村总会有一些粽子卖到浏阳甚至是长沙城区。随着时间推移,道源湖的粽子加工散户队伍逐渐壮大到200多户,有的甚至在外地做起了粽子生意。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制作出豆沙、蜜枣、腊肉、蛋黄等上十种口味的粽子。

道源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英国介绍,这几年,为壮大粽子产业,村里不仅注册了“湘情原”粽子商标,还成立了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与长沙乡村伙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除此之外,村里还有两家粽子龙头企业,5000余人口的村子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与粽子相关的行业。2023年村里的粽子产业产值达1.3亿元,今年有望冲刺2亿元。

“仅仅是我们厂里,每年就有3000万个粽子发往全国各地。”湖南道源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启禄笑言,每年从四五月开始,道源湖村的粽子销售便进入旺季,一直持续至国庆前后。

2023年,道源湖粽子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第九批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道源湖村建设了村级产业园,倾力打造具有粽子文化底蕴,并集传统技艺展示与学习为一体的非遗研学基地“粽享乐园”。一片粽叶、一捧糯米、一根纱线,传承的是千年工艺,品味的是儿时记忆。正是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外地游客观摩粽子制作过程、体验粽子制作技艺、品尝粽子味道,全方位感受道源湖粽子的非凡魅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欧阳稳江 颜开云

编辑:廖轩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