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陈继武的菊花石雕作品《万佛朝宗》局部。康朴 摄
石雕艺人在为一件新作打磨抛光。康朴 摄
陈继武在雕刻作品。受访者供图
“开花”工艺。通过多种雕刻工艺剖出花瓣,使花形显露出来。康朴 摄
陈继武的菊花石雕作品《花好江清月近人》。康朴 摄
影雕工艺。先点状轻刻,再连点成线、成面,使作品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感,这一过程极为耗时。康朴 摄
陈继武在完善一件菊花石雕作品。受访者供图
陈继武的菊花石雕作品《吉庆有余》局部。康朴 摄
陈继武在雕刻作品。受访者供图
湖南省会长沙往东大约100公里,浏阳市永和镇大溪河,有一种长着“菊花”的石头。在复杂地质运动中,深灰色石材孕育出白色花纹,酷似怒放的菊花,得名菊花石。匠人因材施艺,巧施雕琢,做成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在浏阳有200多年历史。跟随非遗传承人陈继武的脚步,推开一道斑驳的铁门,记者看到地上堆满石料,几名艺人戴着面罩,聚精会神地雕琢、打磨。
“这就是菊花石。”陈继武指着一块近2米长的石料说。石料上盛开着8朵“菊花”,花型完整。
跟其他石雕艺术相比,菊花石雕的特殊之处在于,“花”藏在石头里。雕刻前要先从石中找出“花”的所在,这个过程叫“开花”。
石料里有几朵花?花瓣是什么形状?“开花”前都无从知晓。“就像开盲盒,是个解谜的过程,很有意思。”陈继武说,“只有经验丰富的艺人,才能凭借触感、纹理准确找出其中的花朵,而不破坏‘花型’。”
石料边缘有一圈毛笔画下的轮廓。“这块石料比较大,花也多,打算雕一座假山,这是刚画好的造型。”陈继武说。
设计造型,是最考验匠人艺术底蕴的工作。“菊花石天然形成,石的大小、花的形态等都要考虑,这也保证了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陈继武说,设形构思必须慎之又慎,一旦锯开石料就无法重新再来。
之后的工序,跟其他石雕大体相似:雕刻、打磨、上色……好的作品,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精雕细琢。
耗时最久的一件作品,陈继武团队用了5年才完成。这件作品名为《万佛朝宗》,现藏于浏阳市区的菊花石公馆,是世界最大菊花石雕刻画——长3.64米、宽1.23米、厚0.1米,重2吨。画面中,99尊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另有99朵悠然盛开的菊花。
“这是第一幅将菊花石和壁画相结合的作品。”为了让每个造型都有依据,陈继武翻了很多石窟壁画的专业书,还专程跑到莫高窟、法海寺、毗卢寺等佛教名胜参观学习。
1994年创作《五龙花瓶》,首次在菊花石上运用石链镂空技;2000年开办菊花石厂,至今收徒超百人;首创菊花石雕上色方法;用时3年筹建菊花石公馆,把菊花石雕融入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传承菊花石雕,陈继武想了很多办法。既有技法上的拓展,也有题材上的创新;既招弟子传道授业,也面向大众传播石雕文化。
从1990年学徒开始,陈继武与菊花石雕的情缘已超30年,见证了这项技艺入选非遗的过程,也历经市场起伏。
“希望这门手艺永远流传。”他说,“一辈子做好这件事就够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李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