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行潇湘丨100多年前,第一批留学法国的湖南人

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编辑:杨雁霞 2024-12-02 10:34:1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三湘四水流日夜,芙蓉国里尽朝晖。潇湘宝地,风光旖旎。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书行潇湘”栏目旨在为读者朋友推荐湖湘历史文化好书,感受湖湘历史文化的璀璨荣光。今天,为你推荐《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

100多年前,在法兰西自由浪漫的土地上,一批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学子远渡重洋,他们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

其中,活跃着一群湖湘学子。

他们之中产生了李立三、蔡和森、向警予、蔡畅、何长工、徐特立等中国革命的先驱和新中国的缔造者。

今天,为你分享《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中的三个人物故事,去了解100多年前,第一批留学法国的湖湘学子的精神风貌。

1.蔡和森

“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蔡和森,湖南湘乡永丰镇(今属双峰)人。1913年,蔡和森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与毛泽东成为同学。

蔡和森是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佼佼者。到达法国的那一年,他25岁。

△蔡和森(《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插图)

他“猛看猛译”上百种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俄国革命的书籍,逐渐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

他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

蔡和森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与改造世界。他多次致信、致函毛泽东和陈独秀,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建党理论、路线、方针及组织原则。

毛泽东复信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

2.葛健豪

“20世纪惊人的妇人”

1919年12月25日,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乘坐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从上海启航,和他们同行的还有蔡和森和蔡畅的母亲葛健豪。

葛健豪时年54岁,是年纪最大的留法学生,被当时的舆论界称为“20世纪惊人的妇人”。

行前,葛健豪对送行者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们现在去留学,将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

△1920年,勤工俭学女生在蒙达尔纪女子公子的合影。左起一为蔡畅,六为葛健豪,七为向警予(《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插图)

到达蒙达尔纪之后,她刻苦攻读法文,每天起得最早、 睡得最晚,终于取得能说法语和阅读法文报纸的好成绩。

葛健豪为人开明、待人热情,她以母亲的情怀关心年轻的留法勤工俭学生。

她的住处是湖南学生常去的场所,她经常做些湖南菜给饮食上不习惯的青年学生打牙祭。

葛健豪还是一个湘绣能手,她绣艺精湛,绣的荷包既有东方韵味、精致漂亮,又实用,很受法国妇女的欢迎,一件绣品可以卖几十法郎甚至上百法郎。

换来的钱,她不仅供自己和儿女学习、生活之用,有时还能资助更困难的学生。

在法期间,葛健豪还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支持和帮助蔡和森等人在法国的建党活动。

回国之后,葛健豪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培养了大量革命干部。

3.徐特立

“拄拐杖”的老学生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是教育救国的光辉代表。

他是留法勤工俭学群体中年龄仅次于葛健豪的著名人士,自称为“拄拐杖”的老学生。

1919年9月29日,徐特立、李立三等人乘坐法国邮轮博尔多斯号赴法。

△徐特立(前右四)与湘籍勤工俭学生在里昂的合影(《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插图)

徐特立参加过辛亥革命,是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老师,他在“英文只能拼音,法文一字不识”的情况下毅然赴法。

许多人都劝他不要去国外受苦。

徐特立却说:“我不怕人家笑,定要说出我的意思······到了60岁,我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岂不冤枉过了日子······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

有人对他说:“你年纪大了,要学法语,是很难的。”

徐特立满怀信心地说:“我今年四十三岁,一天学一个字,一年可学三百六十五个字,七年可学二千五百五十五个字,到了五十岁时,岂不成了一个通法文的人了吗?假若一天学两个字,到四十六岁半,就可以学通一国文字,我尽管笨,断没有一天学一两个字也学不会的。”

他刻苦向上的精神、朝气蓬勃的面貌,给了当时的青年人极大的影响。

赴法青年学子的勤工俭学经历,不仅直接改写他们个人的人生轨迹,而且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

站在新时代,翻开《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回望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仍然让后来者感到激动。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青春力量!

推荐阅读

《蒙达尔纪的青春岁月》

李源正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20世纪初,一群优秀的中国青年怀着重整山河、再造日月的赤子情怀,长途跋涉、泛海西渡,开启了声势浩大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本书以时间为经,以点带面,书写近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高潮与落幕,让历史在叙述中重现血肉,展现跌宕起伏的寻路之旅。通过细腻的笔触,讲述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向警予等人在法国特别是在蒙达尔纪的奋斗、挣扎与成长。本书从青年的视角透视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个体命运和历史趋势的不断交织,描摹出时代变局下性格鲜明、饱满立体的个人形象以及意气风发、生动多维的时代群像。这段熠熠生辉的青春岁月,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中华民族追求进步、自强不息的缩影。

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

编辑:杨雁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