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清单”蝶变群众“幸福账单”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惟烜 2025-07-13 09:50: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七月的三湘大地,暑气蒸腾,民生温度也如夏日骄阳般持续攀升。连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踏访长沙、湘潭、娄底等地,用镜头捕捉下一幕幕动人场景。

认知障碍老人在专业照护中安享晚年、危房居民即将搬进成本价新居、乡村快递车穿梭山间串起增收链、大学生在孵化基地里为“硬科技”梦想拼搏……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细微变化,正将一张张“民生清单”悄然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1095张“时光守护”床:给认知障碍老人安全港湾

“郑爷爷,该吃药啦。”7月6日晚,长沙市长沙县高桥镇敬老院的护理员轻声提醒认知障碍专区的郑中柱爷爷服药。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入住“时光守护”床位3个月以来,从未发生过夜间走失情况。

今年4月,根据《2025年“‘三湘怡养’提升行动”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方案》,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完成50张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建设,着力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难题。

“院里设置了疗愈区,通过运用记忆触发、情感代偿及行为引导的三维干预方法,有效缓解老人的主要症状,有助于重建他们的社会角色认同感。”高桥镇敬老院院长陈诗武介绍,目前敬老院“时光守护区”有17位老人入住,配备1名护士管家、5名养老护理员、1名医护人员、1名社会工作师和1名营养师。

7月8日,湘乡市福利中心失智照护专区试运营现场,家属正在考察环境,专区95张床位将逐步接收认知障碍老人。福利中心负责人周游介绍,除适老化硬件,中心还配套了怀旧区、康复训练室,下一步还将建疗愈花园。

今年,湖南省将“建立认知障碍症友好社区、建设‘时光守护’床位”纳入重点民生实事,计划在全省建成2000张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目前,全省已建成1095张“时光守护”床位,为认知障碍老人撑起安稳天地。

1156户新居:“原拆原建”圆了百姓安居梦

长沙市开福区留芳岭巷47号,16户居民抢先圆了安居梦。作为长沙首个“原拆原建”项目,新房今年交付后,居民们正忙着装修。王女士兴奋地领着记者参观:“以前共用厕所厨房,现在独立厨卫带阳台,安全又舒心。”

长沙市芙蓉区犁头前街36号楼业主同样难掩喜悦。“1967年建成的职工宿舍楼,4户合用厨卫。”业主彭强健介绍,以前28户共用一块总水表,邻里常因用水起纠纷,甚至曾因欠缴水费整栋楼停水。2023年,政府排查发现该楼已成危房,迅速启动重建。去年5月开工,11月竣工,仅用6个月完成蜕变。

2020年以来长沙已改造危旧房1993栋,惠及11805户家庭。2025年计划改造的1384套中,83.53%已开工。全省160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截至5月已开工672个。

“不搬家、少花钱,还能住新房。”长沙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原拆原建”模式既守住乡愁,又通过财政补贴减轻负担。随着长沙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示范城市,10亿元奖补资金将助力更多危房变新居,今年1156户居民将圆安居梦。

快递车跑出增收路:包裹里藏着“财富密码”

7月10日,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云海深处,绿源农林科技的黄精种植基地技术员小陈蹲在地头,给刚挖出的黄精套上防震膜。山脚邮车静静等候,这批货次日就能抵达上海药膳坊。这个曾因运输损耗高达40%而濒临倒闭的企业,如今靠邮政定制化包装方案,把山货打包成快递,换回70万元,给村民带来增收希望。

7月8日,新化县白溪镇青石巷深处,刘娟食品厂蒸汽氤氲中,48岁的刘娟正麻利地给豆腐乳、香干包裹贴快递单。“以前白溪豆腐‘出不了三丈远’,现在能坐邮车到上海。”这个曾守着祖传手艺愁销路的豆腐匠,如今带着30多个乡亲,旺季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

“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和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被纳入2025年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到2025年底,全省将建成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改革县13个、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1.9万个(含农村客货邮融合村级站点约5000个),覆盖率达80%。

省交通运输厅、省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全力推进,省商务厅和省供销合作社统筹建设“一站多能”的农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省人社厅加强农村电商人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村级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点11564个,部分站点还提供普惠保险进村、生活缴费、邮政及通信代办等“家门口”服务。

孵化基地里的青春潮:大学生逐梦“硬科技”赛场

7月8日,湘潭高新区创业园实验室里,湖南科技大学大三学生王佳鑫紧盯着屏幕上的刀具磨损数据,“第四代涂层刀具耐磨性又提升5%。”她和团队成员击掌庆祝。这个22岁女生带领团队研发的硬质合金刀具,已能替代进口产品,价格低三分之一。

3年前,接触到钛合金加工依赖进口刀具的现状,王佳鑫暗下决心突破技术壁垒。白天上课,晚上泡在实验室,寒暑假在车间测试。“连续加工8小时,对比数据到凌晨,终于让国产刀具接近进口水平。”她展示的11项专利证书,记录着团队攻坚轨迹。

创业路上,孵化基地是坚强后盾。湘潭高新区提供3年免租场地,学校“创业大讲堂”补上商业课,市政府创业奖金解了原材料采购之急。最难的是打开市场,金种子创新创业大赛上,团队带着实测数据亮相,当场收到5家企业合作意向。如今通过株洲工厂代工,产能达百万片,产品已进入云箭集团等企业。

湘潭大学创业孵化基地7000平方米空间里,48家在孵实体中72.9%是大学生项目。湘潭市通过建设特色孵化基地、每年最高100万元补助等政策为创业者护航。

截至6月,全省423家创业孵化基地孵育1.5万余个项目,其中大学生项目2440个,青春力量正为创新驱动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惟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