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媒看湖南丨从跨江班车到就近就业:通勤路见证桐梓坡的产业变迁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贺喜迎 编辑:廖轩仪 2025-07-26 10:40:53
时刻新闻
—分享—

清晨8点,九芝堂“周工”开车从金山桥街道出发,15分钟后抵达九芝堂的智能制造车间。他的通勤路线,和10年前截然不同——那时,九芝堂的班车每天穿梭于河东老城区,载着像他这样的员工跨越湘江,耗时至少40分钟才能到达产业园。

如今,班车消失了,地铁开通了,家门口的新商场陆续开业。九芝堂很多员工的生活半径,从“跨江奔波”缩到了“15分钟生活圈”。

而这条名为桐梓坡的路,也从长沙河西“第一条像样的路”,成长为聚集2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2500亿元的“创新走廊”。

桐梓坡路的变迁,映射了城市产业升级的典型路径:产业迭代促进人才聚集、催生商业繁荣。

消失的班车:跨江通勤到就近安居

2014年前,药香萦绕375年的老药厂九芝堂,其加工、药材处理生产基地,散落在河东城区的陡岭、砂子塘、香樟路等地。

2014年后,位于桐梓坡西路339号占地约200亩的产业园区正式投用。

“当年公交只有一条线经过公司,我记得是118路,通勤时间少说要1小时。”九芝堂工会主席、行政主任何立新回忆。为了便利员工出行,九芝堂正式启动8条班车线路,穿梭在河东各个片区,将员工聚集在桐梓坡路上。

“开通班车能将时间缩短到30分钟,但班次固定,员工出行还是不灵活。”何立新说,虽然有班车“包揽通勤”,同事们也转变思路选择“就近安居”。在同步建设起来的桐梓坡两厢商业小区,就近购房安家。

何立新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新区给公司分配了公租房名额,同时公司内建设有100多间员工宿舍,围绕上班地点的“15分钟生活圈”悄然形成。

2022年6月,地铁6号线开通,途径长丰地铁站的公交线路有8条之多,九芝堂的通勤班车正式成为历史。在员工们的心里,“班车通勤”的结束,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

“这些年,大家见证着桐梓坡路几次扩建,路拓宽了一倍以上。”何立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取消班车之后,交通基建的完善,能为公司每年节省超20万元行政费用。

变化不止于此,九芝堂还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

从前老师傅靠经验,药材历经炒、浸、泡、炙或烘、晒、切数十道工序的精雕细琢,变成浓缩药丸来到患者手中;现在的浓缩丸智能制造车间,一条近四十米长的制丸产线上,自动化设备高效配合,补料机器人精准投料,自动数粒机飞速分装……

桐梓坡路上的中药生产智能工厂,先后被评为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湖南省中药固体制剂智能制造车间。以拳头产品六味地黄丸为例,从前,六味地黄丸由员工借助工具搓丸,一人一天最高出产500瓶;现在,在智能化产线的一分钟出300瓶。

新来的邻居:一条路孵化的“朝阳产业”

2015年5月,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桐梓坡路两厢,成为九芝堂的“新邻居”。

作为掌门人,董事长李少波曾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在前期成长中,三诺生物享受到湘江新区的政策优惠、灵活性用地带来的资金活力。

这家在湘江新区孵化的上市企业,希望投身于生物传感技术的创新,研发让老百姓买得到、买得起、愿意买的血糖仪。目前,三诺生物将血糖仪产品成功销往18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第四大血糖仪企业。

这种产业集聚并非偶然。

由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属性,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被定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桐梓坡的产业生态打造之初,规划者们就瞄准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企业招引、培育。

“桐梓坡是一条创新之路,更是耐心之路。”当年的设想已经化为现实——新区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总产值已突破900亿元,跃居全国国家级新区前列;产业链企业超2100家,其中上市企业9家,过半围绕在桐梓坡路两厢。

如今,在桐梓坡以北不远处,三诺生物全球研发中心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2月可正式投用。届时,这个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项目将集成全球研发资源,聚焦生物传感产业链攻关项目,推动可穿戴、高端植入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

如果说桐梓坡向西走,是带动创新的“火车头”;那么桐梓坡以东,就是安居乐业的后花园。

2024年末,“新邻居”万象城的到来,让所有人都想要进去一探究竟。26.7万平方米的商业空间、423个品牌中有其中178家为华中、长沙、河西首店,还聚集了皮爷咖啡、tea'stone、Seesaw Coffee、巧克玩家、iGelato、蔡林记等首进长沙的省外品牌。这番倍具新意的阵容,入市就赢得了河西乃至全城年轻消费者的好感。

产业升级直接拉动了消费需求。走出厂房、走进商场,大家不用再去市中心“人挤人”,就能在同一条路上满足打卡、购物、享受品质生活。

桐梓坡路的年轮里,镌刻着产城人共生共荣的密码。产业迭代是城市生长的筋骨——从老药厂的药香飘向全球研发中心的科创味,智能制造与生物传感技术的突破,为城市注入持续向上的动能.

城市发展是人才安居的港湾——地铁织就通勤网、商场点亮生活圈、公租房筑牢归属感,让“15 分钟生活圈”从愿景成日常;而人才的集聚,又反哺产业根系更茁壮。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贺喜迎

编辑:廖轩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