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伏天落幕高温依旧坚挺,湖南的桑拿模式持续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惟烜 2025-08-17 17:58:22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三伏天共计30天,自7月20日初伏启幕,至8月18日末伏收尾,8月19日正式出伏。虽为三伏尾声,末伏仍携夏日“余威”,而湖南受复杂气候因素影响,末伏天气不仅尽显时节特性,更呈多变态势。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南方大部高温连连,多地湿热交蒸。湖南大部将出现35℃至38℃的高温天气,同时中东部将迎来大范围的持续性闷热天气,多地热如“蒸桑拿”。

出伏在即暑未消,湖南高温“超长待机”

随着8月19日“出伏”节点的临近,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显露秋凉迹象,但湖南却依旧被高温天气“牢牢掌控”,开启了高温“超长待机”模式。

“太热了,这几天白天都呆在酒店只敢晚上出去玩。”8月17日,来长沙旅游的张女士向记者吐槽道,白天出去不是室内就是水上乐园。对于暑期旅游市场,高温天气使得户外旅游景点的游客数量有所减少,不少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室内场馆或水上乐园等清凉解暑的游玩场所。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17日受副高控制,湖南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可达39℃,湘西、湘南多阵性降水;18日至19日南海热带低压北抬,受其外围云系影响,湘南降水加强,局地大雨,然而短暂的雨水难以有效缓解整体的高温闷热态势。

从气候规律来看,今年“出伏”时间为8月19日,而处暑节气在8月23日,“出伏”在处暑之前。农谚有云“出伏处暑前,十天穿布衫”,意味着通常“出伏”在处暑之前时,天气会较快转凉。

不过,就目前湖南的天气形势而言,这一农谚所预示的气候特征并未显现。

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剑科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湖南受副热带高压的持续影响,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少雨,太阳辐射能够毫无阻碍地到达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气不断积聚热量,如同被盖上了一个“大蒸笼”,从而导致高温天气难以消退。

具体来看:

18日白天至晚上,湘中以南多云转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永州南部、郴州西南部局地大雨,其他地区晴天间多云;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9级;最高气温湘北、湘中大部分地区36~39℃,其他地区32~35℃,最低气温23~26℃。

19日白天至晚上,湘南阴天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永州南部、怀化南局地大雨,湘东北晴天间多云,其他地区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风2~3级,雷雨时阵风7~9级;最高气温湘北、湘中35~38℃,其他地区31~34℃,最低气温23~27℃。

闷热“桑拿天”如何判定?露水凝结点温度是关键

“这高温天送快递太煎熬了,闷热得喘不上气。”快递员小谢说。其实,体感是否闷热,并不仅看气温有多高,而是与露水凝结点温度有关。

露水凝结点温度指的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露珠时的温度。“大气承载水蒸气的能力有限,通常温度越高,能承载的水汽越多。”湖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剑科分析,当水汽含量不变,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刚好能凝结成水珠,此时的温度就是露水凝结点温度。刘剑科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就好比夏天从冰箱拿出饮料,瓶壁很快就会“出汗”,这时瓶壁的温度,就相当于当时空气的露水凝结点温度。

记者查询中央气象台数据发现,当前,湖南多地露水凝结点温度已达24℃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6℃。根据气象学原理,露水凝结点温度越高,与气温越接近,空气就越潮湿闷热。当露水凝结点温度超过24℃时,闷热感会显著加剧;如果达到28℃及以上,就会体验到极致的闷热,若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引发中暑。

刘剑科提醒公众,需密切关注高温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尽量避免在10时~14时高温时段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务必做好防晒措施,穿戴宽松、透气、浅色的衣物,同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中暑。

不止湖南,当前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都陷入了湿热交织的“桑拿天”,高温高湿的天气让民众备受“上蒸下煮”的煎熬。从气象成因来看,此次南方大范围“桑拿天”的出现,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影响。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内,暖湿气流不断输送,使得空气湿度大幅增加,同时下沉气流导致天气晴朗少雨,太阳辐射强烈,气温持续升高,高温与高湿叠加,便形成了“桑拿天”。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中北部、江淮、江汉东部、黄淮等地多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

眼下虽已进入三伏天的末伏阶段,但多地焖蒸模式不下线,湖南等地中暑风险高。刘剑科建议公众: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外出穿轻薄透气衣物,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等不适症状需及时休息,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刘惟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