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突破在招商。近日,湖南省常宁市举行“雁翔常宁 商聚宜城”2025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暨项目签约仪式。广州喜宝鞋业、江门哈爵摩托、韶关胜蓝电子科技、喜梓迎服装、旭晨科技等17个优质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31.1亿元,涵盖有色金属、纺织制造、科技生产、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将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的签约落地是常宁做强招商引资“强磁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招商引资形势大好,背后隐藏着一套“常宁打法”:大招商格局六条机制、“136”营商环境品牌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一对一”服务专员制度……一个个实招硬招,实现了从“招商”到“安商”“富商”的全链条蜕变。
常宁市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全景(常宁市委宣传部 供图)
经济腾飞靠产业,产业振兴靠招商。近年来,常宁围绕“一主一特”“百花齐放”的产业定位,以构建“大招商”格局为核心,精准实施靶向招商策略,锁定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参与深博会、港洽周等重大活动,聚焦有色金属、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组建13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对接。上半年累计开展“走出去”招商40余次、“请进来”洽谈超120场,推动一批优质项目加速聚集。
在推进“湘商回归”上,常宁深入实施“雁归工程”。打出“乡情牌”,巧抓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窗口,举办“家乡有礼·家商有你”恳谈系列活动,广泛邀请异地常宁籍企业家返乡考察。聘任15位异地常宁商会会长担任“招商大使”,精准推介常宁营商环境、产业布局及政策优势。
良好的政策体制机制,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基础保障。为此,常宁倾力打造“136”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出台《常宁市大招商格局六条机制》,组建专项工作专班,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招商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全过程跟踪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两全服务”。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成立湘南纺织服装产业联盟,提供从项目签约到融资贷款、出口退税的全链条保障。
推行“一件事一次办”,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绿色通道”,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全程帮办代办,建立纪委明察暗访常态化监督机制与“企业服务专员”派驻制度,打通政企沟通壁垒。
制度化设立“企业家接待日”,建立大招商格局项目调研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市领导定期与企业面对面座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对一”认领问题并承诺解决路径与时限,高效响应企业诉求,让“亲商、安商、富商”的常宁名片更加闪亮。
常宁市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饰生产园全景(常宁市委宣传部 供图)
“招得来”只是起点,“落得下、发展好”才是关键。常宁构建起“市级领导带头抓、部门乡镇协同干”的联动机制,让“关键少数”的示范力转化为招商攻坚的执行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既通过企业家座谈会深挖合作信息,又紧盯项目落地堵点现场办公,推动多个意向项目加速转化。
同时,市人大、市政协通过专题调研、提案督办等方式,全程监督营商环境优化和项目落地进度,形成“领导带着干、部门跟着上、全市一起拼”的招商合力。
思路变了,招式优化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更上层楼。上半年,常宁“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4家,到位资金22.01亿元,涉税企业12家,两项指标完成率及总量均位居衡阳县市区首位,“归雁经济”已成为推动常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突破70亿元。
项目“千帆竞”,发展“势如虹”。如今的常宁,正以精准招商的“巧劲”、服务企业的“实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不断跑出发展的“加速度”。
来源:央广网 常宁市委宣传部
编辑:陈星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