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奏响乡村蝶变华章——湘潭市乡村振兴自然资源开发实践纪实

来源:湘潭日报社 作者:尹义龙 编辑:楚湟 2025-09-11 09:59:21
时刻新闻
—分享—

于湘潭市广袤的阡陌沃野间,一场静水深流、关乎肌理重塑的深刻变革正悄然铺陈。沉寂经年的集体工业用地重焕时代生机,烦冗的建房审批尽在指尖流转,陡峭坡地上的瘠土与平畴沃野悄然易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与坚强领导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力擘画,我市以乡村自然资源开发为轴心,奏响一曲气势恢宏的乡村蝶变交响曲,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书写浓墨重彩的湘潭篇章。

土地入市:唤醒沉睡资本,激荡产业春潮

湘潭县中路铺镇潭湖村,一方沉寂经年的集体工业用地(7547.81平方米),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数字浪潮中苏醒。经网上挂牌竞逐,湘潭中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218万元获得这片热土50年使用权。昔日寂静之地,即将为轰鸣的机器声所取代,变为产业发展的澎湃新引擎。

自2023年湘潭县荣膺“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以来,这把“金钥匙”已开启乡村“沉睡资产”宝库之门。其另一处成功实践位于锦石乡碧泉村:曾经的荒山,通过农地入市的途径,由湖南顺餐食品有限公司以271万元竞得土地使用权。如今,这里厂房林立,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今年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生动诠释土地入市激活乡村产业的强劲动能。

针对已入市及正在入市的地块,湘潭县始终秉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底线。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用地需求与既定的村庄规划要求,引导企业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确保宝贵的建设用地指标真正服务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试点以来,工作成效斐然,湘潭县成功入选由自然资源部公布的“用地主体引导有效类”全国典型示范案例,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试点县。短短两年间,湘潭县土地入市成果丰硕,累计完成入市18宗、总面积110.135亩,成交金额1619.6万元。这把“金钥匙”已撬动产业投资逾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这些实践充分体现湘潭市在引导有效市场主体参与、盘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引领作用。

指尖审批:数字赋能提速,绘就便民新篇

“未曾想,这次办证如此迅捷高效!”2025年3月,湘潭县花石镇一位姓张的居民在镇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村建房一件事”专窗前,仅耗时10个工作日,便获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与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回溯往昔,此过程需辗转多部门、呈递十多份材料、耗时两月之久。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湘潭市锐意推进的农村建房“一件事”高效办改革。审批流程得以凤凰涅槃:线下奔波已成历史,所有环节尽纳“一网通办”平台;多部门“串联跑”革新为“并联审”,数据飞驰取代群众奔波。改革之下,审批时限锐减超60%,材料精简过半,效率之变令人瞩目。

在湘乡市栗山镇,技术革新为审批安上“智慧之眼”。基层管理者手持装载“天巡助手App”的平板,辅以高精度RTK定位设备,伫立于拟建房的田间地头。指尖轻触,须臾之间(1分钟内),选址是否符合规划图、是否触及耕地红线等关键信息,便如明镜般清晰呈现。“这是一场解忧纾困的‘及时雨’!”栗山镇相关负责人由衷赞叹,昔日选址合规性难保、群众反复奔波之痛点,就此迎刃而解。湘潭市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市州,正以“一键审查、全程留痕、智能管控”的标杆姿态,引领乡村建设管理阔步迈入数字化高速通衢。

上下置换:重构沃野版图,守护大国粮仓

2025年5月,湘潭市出台《湘潭市耕地“山上”换“山下”优化布局两年行动工作方案》,旨在解决耕地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努力实现“稳定总量、提升质量、优化布局”的目标。

湘潭市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后备资源有限。面临的实际困难是:部分位于15度以上陡坡的耕地,耕作难度大、成本高、效益低;而一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山下土地,却未能充分用于粮食生产。

“山上换山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计划在两年内,引导部分陡坡耕地逐步退出耕作,用于生态恢复或发展林果产业;同时,积极盘活山下未充分利用的优质土地资源,努力建设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示范农田。

这项置换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山顶区域,主要进行生态恢复和植树造林,目的是涵养水源。山腰地带则鼓励发展果树种植,这样既能固土保水,又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山下集中力量建设高产农田,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权,为存量“非粮化”耕地设定合理的调整过渡期。同时还建立指标调剂和奖励激励机制,以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还运用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技术,将建设占用的优质表土用于新开垦或改良的耕地。通过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配套等项目的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整体提升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和长期价值。

通过“山上换山下”的优化调整,湘潭市在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同时,探索一条更符合当地实际的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路径,努力实现“山顶生态恢复、山腰发展林果、山下建设良田”的新格局。

从闲置土地入市唤醒沉睡资本、激荡产业春潮,到数字赋能建房审批、谱写便民利民新篇,再到“上下置换”重构沃野版图、筑牢大国粮仓基石,湘潭市以农村资源开发为战略支点,撬动的是乡村资源价值的重估、治理效能的提升与发展路径的蝶变。当长期闲置的资源通过创新方式得以盘活,繁琐的流程被智能手段大幅简化,空间布局也在科学规划下得到有效调整,一幅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与产业振兴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在湖南中部地区逐渐变为现实。

来源:湘潭日报社

作者:尹义龙

编辑:楚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