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赓续历史文脉 长沙市天心区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新路径

来源:央广网 编辑:苏好 2025-03-05 09:57:46
时刻新闻
—分享—

航拍下的西文庙坪(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漫步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西文庙坪,循着古色古香的小巷子一路走过,这片承载无数南来北往人记忆的土地正在重焕生机。作为长沙历史文化核心承载区,天心区以“半城历史半城烟火”的独特禀赋,通过规划引领、融合发展、长效治理三大路径,探索出一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城市文脉赓续与品质提升提供了“天心样本”。

如何做好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让城市的历史底蕴得以延续与彰显?规划引领是关键一环。“一线四片”作为长沙古城历史风貌的典型代表,其保护与更新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天心区对此高度重视,在充分尊重上位规划、历史风貌及城市肌理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天心区“一线四片”发展规划》,积极主动推进规划建设,全力打造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导区与示范区。

此外,天心区聘请一流设计单位,对西文庙坪等历史街区展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通过巧妙联动湖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天心阁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精心雕琢长沙历史文化步道,稳步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让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城市记忆得以留存。

在历史文化保护的实践探索中,天心区秉持“两个融合”理念,为古老街区源源不断地注入时代价值。一方面,注重“保护+利用”,全力激发老城区新活力。天心区采用“起承转合”的理念,对历史资源、工业遗存进行保护修复、挖掘利用。例如,在西文庙坪片区,以严谨细致手段管控核心保护区的建筑高度和建筑风貌,凭借“绣花功夫”织补旧城空间肌理,实现街区的持续性更新与完善。在油脂厂片区,通过大胆引入新业态,成功盘活闲置资源,一跃成为长沙工业遗存改造的典范项目。

焕然一新的长沙市油脂厂全貌(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另一方面,注重“文旅+科技”,着力打造“沉浸式”新体验。借助第三届长沙市旅游发展大会和天心阁建园100周年的契机,天心区加速推进“文旅消”融合发展。积极推广VR、AR、智能化导览系统等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精心培育了揽天心·数智湖湘馆、西文庙坪光影艺术馆、天心阁光影公园等文化展博类场所,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示范性历史街区赋能、赋值、赋智。

天心阁夜景(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供图)

在古城治理过程中,天心区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以多维度的精准发力,为古城发展保驾护航。聚焦居住环境的优化提升,于太平街、西文庙坪等棚改区域,通过增加公共绿地、公共空间、完善配套设施、加密路网,减少人口密度、开发强度等一系列举措,持续为老城区的居住环境提质增色,稳稳铺就幸福之区的“最后一公里”。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在古城风貌区内,天心区严谨制定拆改留及风貌提升与保护方案,稳步推进危房重建改造工作。其中,里仁坡危房重建项目作为长沙市主城区首例楼栋危房原址重建项目,成功实现了危房到新房的华丽蜕变。在“五一商圈”,聚焦长效治理,全面开展隐患整改,拆除整治城市经典、坡子街综合楼等一批违法建设,为商圈的安全运行筑牢坚实壁垒。

管理层面,将重点项目拓展为街区管理,切实提高更新街区的常态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有序推动古城风貌核心区环境提质、品质提档、活力提升。不仅如此,天心区在全程治理上下足功夫,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建立协同高效运行机制,明确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的行政审批流程,强化历史文化街区全周期融合管理。

展望未来,随着“一线四片”等古城历史风貌区的持续蜕变,以及各类文旅科技融合项目的深度推进,天心区历史文化街区必将吸引更多目光。其在建筑风貌保护、业态创新等方面的累累硕果,正逐步构建起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天心区也将凭借这份对历史文化的执着坚守,不断为城市发展注入深厚底蕴,让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董芳辰)

来源:央广网

编辑:苏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