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一科团队。
提及肝病,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乙肝”“丙肝”,这些疾病因其传染性和治疗难度而被视为顽疾。然而,在衡阳,有这样一支专业团队,他们长期深耕于肝衰竭、肝硬化等疑难肝病的诊治与研究领域,坚守在医疗战线的最前沿,将安全与健康带给患者,自身则承担起风险与挑战。近日,记者走进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探访了该院的肝病一科。
专业团队,树立湘南肝病诊疗标杆
肝病一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级肝病学重点专科,凭借成熟的人工肝支持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肝病诊疗服务。科室在治疗各型肝衰竭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和慢性丙肝治愈方面独树一帜。此外,在肝硬化、顽固性黄疸、肝腹水及重症肝炎并发症等诊疗领域,科室也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作为湖南省和衡阳市“双重认证”的重点专科,该科年门诊量和手术量均位居医院前列,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先进的医疗设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已逐步发展为为湘南地区肝病诊疗的权威中心。
肝病一科汇聚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医护团队,包括了6名医生和11名护士,其中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及主管护师3名。他们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还积极承担着南华大学见习生、实习生及规培生的教学任务,为全市肝病领域培养了大批肝病领域的专业人才。
在科研领域,该科团队同样取得了瞩目成就,累计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参与和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市级立项项目6项,并获得优胜成果奖2项。科室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为肝病患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泛赞誉。
科室在科研领域勇攀高峰,不断突破,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如“珠峰项目”“星光项目”“绿洲项目”等,为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科室还参与了多项全国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科研项目,团队中李小芬主任医师所总结的《亚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体会1例》已被2023年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收录,为同行在肝衰竭治疗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指导。科室参与了国家脂肪肝数据中心的研究项目,为脂肪性肝病的诊疗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科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设备,包括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病治疗仪、结肠透析仪、肝介入治疗C-B机等,为肝病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些设备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还为疑难肝病的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
硬核技术,“四大特色”点亮生命之光
作为科室的传统特色技术,人工肝支持治疗自2004年开展以来,已累计成功实施近万台手术,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临床数据显示,该技术在重症肝炎患者中疗效显著,治愈好转率高达78.4%,且成功率稳定在90%以上,具体成效依据肝脏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及病因而异。科室通过血浆置换术、胆红素吸附术、DPMARS、血液滤过等多种模式,将肝衰竭患者的治愈率提升至新高度,显著降低了病死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魏先生就是人工肝技术的受益患者之一,因罹患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伴糖尿病,病情危急,魏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后慕名而来该科。经该科医生团队精心研讨,为其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入院后,魏先生接受了两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联合DPMAS治疗,首次手术后即感症状明显缓解。在科室医护团队的悉心照料下,仅住院35天,黄疸便完全消退,病情稳定出院。如今,魏先生每年定期复查,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在疑难重症肝病的诊疗领域,该科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屡次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拉回。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尽管每个疾病都有了相应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但治疗后的结局往往因医生医术和临床经验的差异而大相径庭。科室医护团队如同中医辨证施治般,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症状的患者,精准对症及对因处理,有效防治并发症,让患者的病情平稳受控。
杨先生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伴大量胸腔积液腹水入院,腹形如蛙状,行动不便。科室团队迅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腹腔置管引流放出腹水配合利尿,有效减轻腹胀,随后分步进行胸腔穿刺引流。医生凭借精湛医术和丰富经验,精准掌控放水量、维持电解质平衡,严防感染。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杨先生症状显著改善,出院后医生持续随访指导,近一年来未再出现腹水,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科室在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方面同样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功助力多例患者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解除了困扰他们多年的家族“乙肝魔咒”。其中,一位30岁女性患者,乙肝病史长达二十年,家族中有乙肝导致的肝癌病史,因此长期不敢怀孕,担心疾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在该院全面检查后,确认其为慢性乙肝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并接受了干扰素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60周的间歇疗法,她成功实现乙肝临床治愈,两年后更是拥有了健康的宝宝。
此外,科室在复杂重症肝病合并肺结核的诊疗方面技术领先,依托全院MDT(多学科团队协作)团队,运用尖端仪器设备及精密检测技术,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实施精准医疗,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转院负担。
患者张先生因发热、咳嗽、咳痰两月余并伴黄疸一周入院,诊断为亚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多重耐药肺结核(菌阳)及过敏性皮疹,病情复杂危重。科室立即启动MDT模式,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MDT团队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经过不懈努力和精心治疗,张先生肝功能逐渐恢复,黄疸消退,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皮疹消退,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最终顺利出院。
瞄准目标,构建多学科诊疗格局
多年来,该科室始终坚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不断探索与创新服务模式,致力于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与满意度。通过优化住院环境、打造智慧医疗平台、强化医师专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举措,科室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加温馨、便捷且高效的诊疗空间。
在肝病预防领域,科室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广泛开展肝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活动,积极推广肝病早期筛查项目,科室有效助力患者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肝病科将携手消化内科、肿瘤科、放射科等多个学科,共同构建一个多学科紧密合作的诊疗新格局。这一举措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综合治疗方案,从而全面提升肝病诊疗的整体水平。同时,科室还将持续加强肝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力度,推动肝病早期筛查的广泛开展,并积极争取政府在肝病防治方面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在技术层面,科室将不断拓展与创新。通过开展肝活组织学病理检查、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等先进诊断技术,科室将显著提高少见肝病及遗传代谢性肝病的诊断准确率。此外,科室还将积极推广胃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止血治疗、肝血管介入止血、射频消融术等前沿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多元化、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我们致力于实现肝病病人的一站式诊疗,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慢性乙肝患者摆脱疾病困扰,重获临床治愈;确保所有慢性丙肝患者得到全面治疗,实现痊愈;让肝硬化患者能够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同时,我们也特别关注儿童肝病患者,努力推动慢乙肝儿童尽早获得临床治愈。”该科主任胡莉华坚定地说,该科将继续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尖端的医疗设备以及贴心的服务态度,为肝病患者提供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未来,科室将依托多学科协作、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推动肝病诊疗水平的飞跃式提升,为更多患者点亮健康与希望的明灯。(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来源:掌上衡阳
编辑: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