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栗雅娟
长沙县主城区(章帝/摄)
湘江之畔、捞刀河旁,一座以“星沙”为名的城市正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幸福答卷。作为中西部地区首个GDP突破2000亿元的县域经济体,143万人在此安居乐业,共同构筑“在星沙 很幸福”的美好愿景。长沙县在“经济强县”的光环之下,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更暖的温度探索幸福城市建设的新样本。
借“星沙花海”激活文旅市场“热引擎”
3月16日,“星城无处不飞花”2025长沙春季文旅推广活动在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盛大举行。活动现场,长沙县推出5条春季文旅线路,推介梅花、樱花、油菜花、紫藤花等赏花踏青景点。江背镇当天凭借千亩油菜花海接待游客突破4.5万人次,全镇餐饮民宿门店生意火爆,带动文旅综合收入超300万元。
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今年春天赏花游客突破20万人次,带动全村文化旅游综合收入超200万元。(长沙县江背镇/供图)
无独有偶,长龙街道的“村咖”茶饮坐落在油菜花海里;浔龙河樱花谷近万株樱花灿若云霞;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勾勒出彩色油菜花田;黄花镇紫屿农场的紫藤花竞相绽放……长沙县各地因地制宜打造赏花新地标,花样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周边农家菜馆生意兴隆,激活了春日消费的“一池春水”。
“最近村里的游客多,来店里吃饭的人数比平时增加了30%,平均一天能有三四百人。”江背镇五福村盛记家菜馆的老板说道。
农文旅融合不是赏花经济的“独角戏”,而是春日经济的“大合唱”。“这是双起村的红薯片、金牛村的羊肚菌……”福临镇福临驿站内,长沙县福临盟农文旅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博正在向游客介绍当地特色产品。2024年3月,福临镇抢抓赏花热潮,顺势延长赏花经济的产业链条,整合餐饮、特产、农副产品、民宿等乡村资源,鼓励村民通过“一个好庭院、一间好客房、一桌好饭菜、一份好特产”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共享旅游红利。
童联希是当地吃上“旅游饭”的典型代表。在赏花季,他靠自家土菜一天能接待十几桌客人。油菜花节后,他果断投资60余万元,对民宿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客房数量,并配套布置KTV等设施,为迎接下一拨游客做准备。“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生意也越来越好。”童联希说,通过抱团发展,公司创造就业岗位40余个,实现营业额300余万元,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增收。
在长沙县“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的目标引领下,福临镇文旅产业异军突起。2024年,福临镇共吸引游客80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9000余万元,让“流量”沉淀为富民“留量”。
在松雅湖畔品尝咖啡,看湖光闪烁;在金井茶园采茶品茗,遥望观星;在陈树湘故里参与红色研学,享精神洗礼……长沙县的春日文旅画卷正徐徐展开,从“一朵花”的惊艳绽放,到“一条链”的深度串联,“文旅+”的多元融合模式,宛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解锁了这片土地无限的潜能,推动了城乡“双向奔赴”,让“颜值”与“产值”相辅相成,“流量”与“留量”相得益彰。
以“星沙温度”构筑就业群体“能量站”
驱车驶过晟象智慧物流园,一座标准化的物流园区坐落在黄江大道旁,平均每天有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数千台物流货车穿梭于此。货车司机们长途行车后,能在园区内温馨的货车司机“红色之家”舒缓身心,这一切离不开“小红象”的努力。
为给货车司机提供安心保障,2021年,长沙县黄兴镇率先在全市打造货车司机“红色之家”,创建非公领域“小红象”党建品牌,让园区出租率从62%飙升至90%,税收从650多万元跃升至1000多万元,晟象物流园也成为行业内备受赞誉的“最值得信赖的园区”。
安快物流的刘师傅固定运送比亚迪汽车配件,每次要跑8个多小时高速到达园区,长时间的高强度驾驶却得不到充分休息,时常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小红象”以建好司机“暖心家”为宗旨,内设免费浴室、平价食堂、惠民超市、应急救援点等,为货车司机提供集学习教育、休息住宿、吃饭沐浴等于一体的一站式便利服务。“用餐有食堂,洗漱有浴室,还能参加免费理发和义诊活动,一年至少可以节约2000元的生活开销!”刘师傅表示,“小红象”让他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除打造“红色之家”,长沙县、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经开区”)持续关注大学生创业就业难等现实问题,以务实的举措,让来长沙县的创业、就业者获得更多安全感、幸福感。
“星沙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和配套政策,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湖南大学管理学博士何海涛一语道出了自己来此创业的缘由。2024年3月,何海涛创立长沙市苗朵夏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苗朵夏彤”),专注于工程机械耐磨零部件和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两大类业务。从客户需求出发,历时9个月,苗朵夏彤迎来突破——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摊铺机高耐磨螺旋叶片成功试产。目前,产品已获得三一重工、国机集团的订单。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制的硬质合金铣刨机刀头、掘进机截齿等新产品也即将量产,2025年销售额有望突破6000万元。
这一切离不开县区优渥的创业就业生态体系。2024年9月,长沙经开区在湖南省率先发布培育科创企业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满天星计划”。通过基金投资、租金减免等“真金白银”的支持,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将更多资源投入核心技术创新。2025年1月,长沙县又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从平台搭建、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服务优化等方面,构建全要素服务体系,全力支持青年人创业就业。
当前,GDP连续4年超2000亿元的长沙县,正以其“引育留用服”的全链条服务,打造“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幸福生态圈,成为众多创业、就业者的筑梦之地、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用“星沙速度”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
“有了园区助力,原本今年开工的二期项目,加速到了2024年内开建。”长沙经开区企业湖南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欧阳建华点赞道。作为一家以电力电子及工业控制为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麦格米特因生产研发需要,急需新建智能产业中心。而园区充满“人情味”的行政审批服务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按照传统方式,在2024年底才拍下土地的麦格米特智能产业中心项目,需要重新递交建设申请,一套流程下来,动工之日已是来年春天。为减少企业等待时间,企业立项后,尽管当时暂未取得土地,长沙经开区审批服务团队按照“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相分离”的原则,提前介入开展技术审查服务,为企业做好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指导工作。
“现在,我们这一项目正在同步开展土地协议转让程序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一旦国土权证办理好,就可以直接快速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证件,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欧阳建华说。
将两项业务的审批由串联改为并联,变“接力跑”为“并肩跑”,只是长沙经开区、长沙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长沙县深入开展“三带三抓两促进”精准服务企业行动,由县级领导挂帅,集结32个工作组,遴选186名专业干部,成立助企专班,主动上门为全县248家规上工业企业及重点信息化企业解决难题。
长沙立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诚机械”)落地长沙县金井镇后,随着生产基地壮大,急需大量技术工人,却苦于地理位置偏远,缺乏住宿条件,难以留住人才。金井镇助企专员范希永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将企业困难向上反馈。不到一周时间,金井镇摸底收集出空置工业厂房、居民住宅等信息,并精心修缮闲置房屋,使之变成能容纳70人的员工宿舍,极大缓解了立诚机械员工的住宿压力。
“政府为我们排忧解困,企业才能乘上‘快车’发展。”立诚机械总经理张红健说。2024年,立诚机械顺利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年产值突破7000万元。
近年来,长沙县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以经营主体“安不安全、赚不赚钱、省不省心、方不方便”为着力点,加速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当下,长沙县各类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经营主体超过22万户,其中企业8万多户。长沙县先后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县”“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县(市)”,投资星沙成为更多经营主体的选择。
一直以来,长沙县坚持用系统思维破解“幸福密码”,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到民生保障提质,从基层治理创新到文旅消费升级,“在星沙 很幸福”的城市品牌正一步步从愿景变为现实可触的景象。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0期,总第933期)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栗雅娟
编辑:廖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