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市深化“三湘银智”行动 激活银发人才新动能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株洲市委老干部局 编辑:颜洪 2025-05-24 10:58:55
时刻新闻
—分享—

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深入推进“三湘银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发后,株洲市委老干部局迅速传达学习,围绕“服务团+工作总站+工作站(室)”以及“银辉闪耀·理论传声”等五大活动载体谋篇布局、积极探索,推动银发人才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领域释放“银发红利”。

建库建站强根基 构建多层服务架构

分级建库。以“分级建库、分类管理、动态更新”为原则,构建全域覆盖的银发人才资源体系。聚焦经济、科技、教育等9类领域,建设1个市级银发人才库,9个县市区库和100余家单位库,储备银发人才近3万人次。实施“年度更新+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做好入库出库工作。目前,正积极探索对市级人才库进行“精准画像”,实时标注人才专业特长、服务区域及意向,为对接“三湘老干部e家”银发人才信息平台实现供需对接奠定基础。

总站统筹。在健全各级银发人才库的基础上,构建“市级总站—县市区总站”两级统筹平台。依托“美在金秋”株洲市老党员之家成立株洲市银发人才工作总站,作为全市银发人才工作“指挥中枢”,负责全市银发人才工作的规划、协调和指导。县市区同步设立9个县市区级总站,紧扣区域特色差异化布局:如醴陵市总站围绕陶瓷产业,成立“老工匠技术攻关队”,实现市级统筹与县域特色深度融合。

站点筑基。以各级总站为支撑,聚焦“六大助力行动”,按照“阵地共建、特色共塑、服务共享”原则,探索在基层建成一批银发人才工作站(室),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重点行业“三个全覆盖”。如在乡村振兴一线,茶陵县依托“老科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站”,组织农业领域银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各类站点聚焦基层需求精准发力,成为银发人才服务群众、赋能基层的前沿窗口。

成团成势聚合力 打造多元服务矩阵

精准编队。以“银耀株洲”志愿服务组织为载体,探索组建五大专业化服务团,实现人才专长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成立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服务团,组建“五老”金牌讲师队伍,计划在株洲红色地标建立理论宣讲点,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等活动;与市老科协联合成立“三个高地”建设服务团,聚焦科技创新等领域助力技术攻关;在原有离退休干部工作室(工作团队)基础上,组建一批政法“五老”调解工作室、拓展“银发三长”队伍,助力基层治理;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成立乡村振兴服务团,采取“老带新”“一帮一”等模式,组织老专家深入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及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科技“手拉手”服务活动,进行“零距离”“点对点”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聚焦立德树人,成立关心下一代服务团,依托关工委组织和全市“五老”队伍,深入开展青少年教育、青少年素质提升等活动。

资源整合。立足“聚资源、打基础”的特点,统筹吸纳老科协、关工委、老干部大学等涉老组织中的银发人才,将其专业力量纳入五大服务团统一管理;依托“银耀株洲”现有组织网络与涉老组织共建人才招募及服务阵地,形成“市级统筹—组织协同—团队执行”的工作链条;围绕“六大助力行动”,以“银耀株洲”志愿服务组织牵头的形式,联合涉老组织策划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服务、关爱青少年等主题活动,通过统一品牌标识、共享需求信息、协同服务力量,形成银发人才工作合力。

先行试点。按照“小切口、可复制、能推广”原则,探索在全市选取两地开展差异化试点:在炎陵县开展“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双轮驱动试点。依托红军标语博物馆等红色资源与农业领域银发专家,组建理论宣讲、乡村振兴两个服务团,创新“红色文化赋能+产业技术服务”融合模式,以“课堂教学+现场体验+田间实践”形式,开展“红色故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理论与政策入村入户;聚焦黄桃、茶叶等产业,组织乡村振兴服务团银发专家开展种植技术改良等服务,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文化引领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在市人民检察院开展“老检叨工作室”专业赋能试点。依托市人民检察院退休检察官组成专业服务团队,构建“检察院+工作室+社区”的协同联动机制,延伸法治服务触角,开展企业走访、矛盾调解、普法宣传等活动;创新打造“老检叨带株小检”传帮带模式,同时建立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机制,推动源头治理,形成专业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法治建设的特色路径。

精耕细作提质效 深化多维服务实效

供需对接。依托“三湘老干部e家”平台,按照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的具体安排部署,开展好“点单式”“派送式”“驻点式”“活动式”“合同式”等五维服务。结合株洲实际,探索创新模式:如依托“银耀株洲”荷塘区志愿服务分队小茨微檬小队,推行“合同式”服务,为荷塘区离休干部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探索“驻点式”服务,依托芦淞区董家塅街道南沿社区为基地,成立银发人才工作站,鼓励引导608所退休的研究员、高级技师等资深老专家,助力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并致力于培养和指导年轻科技人才。

分类服务。从专业领域、年龄结构两个维度引导银发人才发挥优势作用:结合不同领域特性,实施差异化服务机制。如在农业科技领域,建立“线下实操指导+线上实时答疑”双轨服务模式;在文化传承领域,推行资深传承人师徒结对、“非遗传承工作室+沉浸式体验教学”等做法,推动传统技艺的创新性传承与现代需求的融合。按照年龄结构,对低龄银发群体(60-75岁),侧重组织参与实地服务,依托工作站等基层阵地开展技术指导、产业帮扶、基层治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其专业经验与行动能力;针对高龄群体(75岁以上),探索开展“云端理论宣讲、远程专业咨询”等线上服务,降低体力参与门槛,实现银发资源的高效利用。

成效闭环。专注于银发人才的实际作用,探索以简化服务流程和优化服务模式为核心的全周期管理机制,构建包含需求收集、精准匹配、服务实施、成效评估、反馈优化的闭环体系。深化银发人才工作,积极构建总站、分站、服务团三级联动机制,确保银发人才服务工作的顺畅运行与高效响应。通过定期举办银发人才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实现需求与服务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探索对银发人才服务成效进行定期跟踪,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典型宣传推广,实现银发人才工作的精准化、可持续化发展。

株洲市“三湘银智”行动已构筑起“库站团”协同的银发人才服务格局。下一步,将加快对接“三湘老干部e家”平台,扩大试点效应,深化“精准画像+分类服务”机制,让银发人才在科技创新、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持续释放能量,为株洲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强劲的银发智慧动能。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株洲市委老干部局

编辑:颜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