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一纸村规绘就七星村乡风文明新画卷

来源:湘潭市文明办 作者:李容容 编辑:刘仁军 2025-05-08 16:06:0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长株潭绿心核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2%的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一幅产业兴、生态美、民风淳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村部前坪,村规民约展板十分抢眼,时常引来村民和游客驻足研读。“这可是我们村的‘传家宝’!”村党总支书记宋建军笑着介绍,这份由全体村民共商共议的村规民约,诞生于2022年的村民代表大会。从最初的几十条征求意见稿,到最终凝练成17项具体条款,每个字都凝聚着村民的集体智慧。

“村民建房应服从村庄建设规划,不得乱搭乱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倡导移风易俗”“自觉维护村貌整洁,创造洁净优美人居环境”……这些看似琐碎的规定,实则是打开七星村治理密码的金钥匙——

孝德传承树新风

古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79岁的村民李玉奇深谙其道,常说:“孝敬无底线。”她不仅自己一贯孝顺父母,悉心照顾婆婆饮食起居,还将“百善孝为先”立为家训,时常教导两个儿子要有孝心,应身体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

在良好家风影响下,李玉奇的儿子从小敬重长辈,成家后时常电话问候父母,逢年过节备份礼物、买点家常菜,带着爱人、孩子为老人做饭、洗衣、晾晒,静心聆听父母唠叨家常。一家人孝老爱亲的佳话,正是村规民约中“尊老爱幼,子女应尽赡养老人义务,父母应尽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义务”条款的生动注脚。

李玉奇的孝德远近闻名,村里村外传习之风悄然兴起。七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别关爱老人儿童,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提供卫生清扫、跑腿代买、聊天解闷等服务。本土书法家听闻七星村故事,深入模范家庭书写家风家训,让好家风具象化为可观可学的文化景观,引导更多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宴席简办破旧俗

“过两天我老父亲七十大寿,不做酒席,只安排三四桌家宴,为老人小小庆祝一下。”采访当日,正值村民杨宇家筹办寿宴。

按照原先的习俗,杨家兄弟很早以前就计划着要好好操办父亲的古稀大寿,请六门八亲、备几十桌酒席、放上万响鞭炮。但这几年,村干部、红白理事会经常上门劝导,“村村响”长期广播宣讲,让老爷子和兄弟俩都逐渐改变了旧时主意。

杨宇说:“村干部帮我们算过大操大办的经济账、环保账,我们越听越觉得在理,决定遵守村上规定。”而他向村上递交的那份特殊报备单,见证着七星村以 “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简化仪式、限制规模、文明节俭”等规定化风成俗的静美嬗变。

七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杨畅介绍,自新规实施以来,全村红白事操办费用平均下降25%,累计减少烟花爆竹燃放30%。曾经攀比成风的“面子工程”,正逐渐取代为温馨简约的家宴。

绿心产业绽新颜

沿着村道前行,七星村五大特色产业园渐次铺开。在袁隆平院士题词“醉美七星村”的激励下,全村上下共同努力,培育打造了人樱悦田园、桃花源、湘采花园、绿加源果园、碧园春茶园,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绿加源果园里,果农刘利芝正指导工人疏果,枝头的小青桃裹着绒毛,在暖阳下泛着微光。该果园发展以果树采摘为主的农耕乐园项目,种有黄桃、水蜜桃、鹰嘴桃80余亩,秋月梨、黄金贡梨35亩,提供娱乐、休闲、观光、住宿、餐饮、会议等一条龙服务。刘利芝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明年我们将迎来小丰产,预计亩产1500公斤。每年的6-10月可体验果实采摘,能同时接纳游客1500人。”

五大产业园作为七星村发展龙头,不仅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还长期提供200多个就业机会,让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每逢樱花节、桃花节,村上游人如织,带火旅游服务,村内30多家农家乐生意火爆,用餐高峰期一座难求,真正实现了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这种“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的转变,彰显村规民约中“热爱家乡、热爱集体,支持“三农”工作,争当新型农民”理念的实践成效。

从德润民心的孝道传承,到蔚然成风的移风易俗,再到农旅融合的产业布局,这座被绿水青山环抱的村庄,正以文明之力激活发展动能。

来源:湘潭市文明办

作者:李容容

编辑:刘仁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