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醴陵瓷博会已进入第四天,现场热度却丝毫未减,展馆内依旧人流熙攘,明亮的灯光洒在各式陶瓷器物上,折射出釉色的温润光泽,引得游客与客商驻足流连、不时赞叹。
在这片满溢着匠心与美感的空间里,1号馆的“德化白瓷”展区率先抓住视线。步入其中,一件件莹润雅致的白瓷映入眼帘。提及德化白瓷,不少人会想到被国家博物馆珍藏且风靡网络的白瓷“玉漱公主”,而此次参展的多件作品,正与“玉漱公主”有着“远看是纱,近看是瓷”的异曲同工之妙。
展区中心,一件名为《花之梦——芳华》的白瓷作品堪称“视觉焦点”:古典侍女身着淡粉色大袖衫,头簪粉白色花饰,衣着尽显古韵,神态却藏着几分傲然。定睛细看,瓷身薄如蝉翼、轻盈似纱,搭配清新的莫兰迪色系,神韵独一无二。
这件作品出自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邱玉珍之手,她介绍道:“作品采用高难度薄胎工艺,将古典韵味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同款已被河北博物院、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设计时我还加入了簪花等时下流行元素,无形中给作品赋予了不一样的生命力。”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醴陵瓷博会,去年参展收获很大,今年一得知消息就马上报名了!”福建省德化渡雅陶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张明真笑着说。据她透露,此次一同参展的德化陶瓷企业共16家,展台上的《自在观音》白瓷便是代表之作,“经1300多度二次烧制成型,不仅不会褪色,胎质还特别细腻润泽。”
沿着展馆继续往里走,熟悉的景德镇青花瓷展区前围满了驻足欣赏的游客。展台中央,一只青花釉里红瓷瓶格外引人关注,瓶身绘就的婴戏场景笔触细腻、形象生动,孩童嬉戏的灵动模样跃然瓷上,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细品。
“这次我们带来了上百件陶瓷作品,涵盖人物、花鸟等题材,既有釉上彩也有釉下彩,而且每年参展的展品都会更新。”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琢器画坯)代表性传承人陈繁国介绍,这已是他第五次来醴陵参展。
谈及参展初心,他坦言:“景德镇和醴陵都是瓷都,二者各有千秋。这样的陶瓷盛会不仅提供了艺术展示平台,更能让艺术家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本届瓷博会的惊喜,还来自一位“新面孔”——台湾省巧帮手实业有限公司。走进展位,棕褐色杯身搭配密密麻麻气孔的陶艺作品率先吸引目光,台湾金莺瓷工艺师刘政扬介绍:“这是台湾柴烧公道杯,以不上釉、不绘彩为特色,通过裸坯入窑的烧制方式,呈现原始质朴之美。”
他随即拿起另一件展品“柴烧冰烟壶”演示:“把热水淋在上面,会冒出类似冰块溶解的烟。”刘政扬说,冰烟壶制作工序极为复杂,需在杯壁‘扎’上千个孔再进行柴烧,且每一件烧制完成后都独具特色。
展台另一侧,金灿灿的瓷碗、瓷杯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这是“台湾金莺瓷”。“它采用明代法华彩烧制技术,还融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绘画技巧。”刘政扬解释,金莺瓷需要先用瓷泥勾勒图案,烧成后摸上去凹凸不平以形成立体感,再上釉,最后进行描金。
“台湾新北市莺歌区堪称‘台湾瓷都’,台湾80%的陶瓷制品都源自这里。”刘政扬表示,“之前我到过醴陵游玩,了解过醴陵釉下五彩瓷与我们的差异。得知此次醴陵举办陶瓷博览会,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和世界各地的陶瓷从业者进一步交流学习。”
本届醴陵瓷博会还汇聚了河南钧窑、宜兴陶瓷、淄博陶瓷等特色瓷品,或浓艳或清雅,或古朴或灵动,不同地域的瓷艺风格在此碰撞交融。若你也想一站式邂逅陶瓷之美,不妨走进醴陵瓷博会现场,在每一件器物的纹路与光泽中,解锁更多藏在“瓷”韵里的惊喜与感动。
来源:醴陵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彭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