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张英 通讯员 张婷 益阳报道
“今天五个会一起开, 2个半小时,该讲的都讲了,该领会的都领会了。现在正是春耕农忙时候,不用‘一会一跑、一会一半天’,大大节约了时间。” 3月21日,南县中鱼口镇党委书记谈悝说起该县当天组织召开的全县党务工作会议,由衷竖起大拇指。他笑着对记者说,会议将统战、政法、组织、党委办、宣传等5项有关工作以5项议程的形式有机整合,每项议程严格控制在30分钟以内,项项报告捡重点、讲“干货”,务实高效、简洁明了。
化零为整,协作共进
精简会议、公文,是南县着力为干部“瘦身减负”,腾出时间与精力实干担当的有力举措之一。去年3月22日,南县召开的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防汛抗旱、移风易俗工作会议,不仅多会合一,而且还把会议开到了乡(镇)、村一级,以严格控制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反复开会。
这种化零为整、统筹调控的手法同时也体现在解决督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的问题上。当前,南县正研究通过《2019年全县重点工作督查方案》,县委督查室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督查项目更清晰、内容更具体、时间更明确、协作更科学,督查的和被督查的,都将减少任务、减小压力。
就拿南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共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大棚房”整治等8项工作为督查内容,涉及需开展督查的单位有4个。按照以往单线督查方式,若每个单位派3人组成1个督查组,分别督查8项工作的话,4个单位共需派96人(次)开展32次督查。这也意味着,一个乡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年内需接受32次督查。今年,南县把8项内容归纳为乡村振兴战略大项,涉及的4个单位联合协作,每次督查分别从每个单位抽1人共同组成督查组,统筹对这一大项目进行1次督查,督查结果由4个单位共享。如此一来,96人(次)减少为4人(次),32次督查减少为1次。
“减少的这92人(次)、31次督查里面,极有可能产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便不存在,不仅减了负,而且作风会更正、环境会更清。”该工作人员说。
在考核方面,去年5月,南县印发《关于规范全县绩效考评工作的通知》,明确县绩考委统筹规范各单位绩效考评范畴,以全年搞1次综合性绩效考评为标准,规范考评立项和实施,整合优化力量、严控绩考项目,防止多头考核、重复考核,体现实效,减轻负担。
整合力量,盘活资源
深入县内各乡镇,乡镇纪检分片协作机制为干部“瘦身减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以前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去年启动片区协作机制后,乡(镇)纪委通力协作,多跟‘针’团结协作,工作压力真的小了不少。”谈起片区协作,乌嘴乡纪委书记彭芳由衷感叹。
此机制把全县12个乡镇就近整合,划分为4个片区,片区内通过共享人、物、技术等资源,完成交叉检查、集中办案、接访处信等工作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其降信访、增案件、提质效的成效明显。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一片区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乌嘴乡纪委明查暗访明山头镇干部作风。基层干部们对非本区域纪检干部的督查更加配合,乌嘴乡纪委工作很顺利,两天就如实掌握了明山头镇各单位的工作作风情况。彭芳说,“督查自己乡镇干部,‘熟人监督难’的弊端明显,特别是一旦发现问题线索,当场或事后,得花费很多精力去应付说情打招呼的、闹事扯皮的、打探情况的等,工作质效低。片区协作机制解决了这方面很多‘麻纱’。”
据统计,今年,南县4个片区开展元旦春节期间作风建设专项督查共发现问题线索47个,处理34人。一改往年多数乡镇纪委同期发现问题线索数为0的状况。干部回归本位工作,琐事少了,实效上去了,群众满意度上升了。
南县把这种“整合力量、盘活资源”的机制方式还进一步探索运用至乡村综治维稳、环境保护、扫黑除恶等多项工作当中,创新治理手段,解决现实困难,让干部从“疲态应付”的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
卸下包袱,务实担当
“减负不仅要减身体的负,更要减心理的负”。
为此,南县去年6月出台了《南县党员干部容错免责实施办法(试行)》。整合明确单位或个人在依法依规履职过程中,非因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出现失误,未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影响,在面临问责时,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问责的7个条件,正确把握干部在干事创业、积极工作中出现失误错误的性质与影响,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精准、慎重问责,为干部担当鼓劲。
为进一步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释放心理压力,激励担当作为,南县大力选拔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以该县创新区为示范,建立了一整套以事择人的选拔任用机制。近三年来,先后提拔重用6名实干型科级领导干部,向上级积极推荐三批优秀干部典型11名,创新区秦琴团队先后被团中央和团省委评为创新创业类向上向善好青年。
“从看得见、抓得住的具体问题入手,用管用的实措实举,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尤其要把干部在应付形式主义上耗费的精力转移出来,让干部身心减负松绑,投入更多精力勤勉实干,以此不断推动我县党政事业和人民生活更好、更美。”南县县委书记李劲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