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车河是指捞上战车的地方吗
《湖南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则》帮你解难
湖南日报4月8日讯(记者 陈勇)龙山县捞车河的土家织锦闻名中外,其技艺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捞车”的读音怎么读,本意又是什么?近日出台的《湖南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则》助推了这个问题的解决。
湖南是我国土家、苗、侗、瑶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集地,有少数民族自治州1个、自治县7个、自治乡83个。由于文字的缺失,这些少数民族变迁的轨迹在时间洪流中,留下星星点点的记音地名,成为历史记忆的宝贵财富。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省地名普查办成立了由省民政厅牵头、省民宗委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专家小组,有计划地充分挖掘、抢救、考证、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省内外土家、苗、侗、瑶语四个语种的专家历时数载,梳理出少数民族语的发音规则,形成《湖南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则》地方标准,规定湖南少数民族语发音规则、地名译音表、地理通名及地名常用词汇要求,对土家语、苗族语、侗族语、瑶族语的地名译名对音表作出规定。
“捞车”这个地名,过去有三种解释。一是山地水土流失,河水易浑,名曰“涝泽”,是浑水的意思。二是传说土家先人由于战败,战车跌入河中,在此处把车捞了上来,叫“捞车”。第三种是溪河从出太阳的地方流下来的,人们称之为“涝泽”。根据《湖南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则》,能够判断出土家语“涝泽”名字是“lǎo cǐ cě”,即“lǎo cǐ”,土家语指的是太阳,简称“lǎo”,“cě”在土家语中指的是水,故名“lǎo cě”,即太阳水,指的是河水从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流下来。
省民政厅厅长唐白玉表示,湖南出台土家、苗、侗、瑶四个语种地名译写规则地方标准,是继1982年我国出台的蒙、维、藏语地名译音规则之后再度面世的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规则,将对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对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弘扬先进民族文化,起到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