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在库区畅游,阳光洒在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飞鸟掠过水面,库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白鹭和鸳鸯。岸边的植被郁郁葱葱,这满眼的绿色,令人心醉神迷。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湘潭报道
拥有“湘中明珠”“三湘西湖”之称的水府庙水库,兴建于1958年,面积50.5平方公里(其中87%在湘潭市,13%在娄底市),总库容5.6亿立方米,是湘中地区最大的人工水库。
然而90年代以来,水府庙5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上,存在着网箱4.3万余口、拦库369个,以及非法捕捞让这片水面变得支离破碎,不堪重负,湿地生态不断遭到破坏。
渐渐地,白鹭也不再飞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水府庙库区认真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库区生态环境整治行动,拆网箱,退养殖,取缔非法捕捞……现在的水府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湖碧水美景重现。还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单位”等称号,“三湘西湖”美名远播。
“湘中明珠”不易得
如果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古人所说“渟膏湛碧,莹洁如玉”一般的一湖碧水,竟然真的存在。4月9日,乘船在库区畅游,阳光洒在湖面,波光粼粼,不时有飞鸟掠过水面,库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白鹭和鸳鸯。岸边的植被郁郁葱葱,这满眼的绿色,令人心醉神迷。
这样的绿水青山,是当地付出了非同一般代价方才寻回的。
2012年-2017年期间,水府庙库区严格按照国家“百湖千亿”总体方案要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36个并取得良好效果。包括全面取缔网箱4.3万余口、拦库369个;集中开展了库岸线500米以内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关闭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源81处;库区10个采砂场永久停采和关闭,14艘挖砂船、21艘运砂船上岸拆解,废置砂场全部复耕复绿;修建11个地埋式岛屿废水处理站及棋梓、翻江两个镇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修建2公里湖滨风光带,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
2018年以来,库区认真落实省总河长5号令、市总河长9号令的要求,全力推进了水府庙水库“清四乱”集中整治行动,累计取缔退出钓鱼平台(含无证浮动设施)840余处,拆除面积48390平方米;取缔非法围库填库113处,恢复滩涂7780亩;开展水上巡查230余次,打击处理电鱼等非法渔业捕捞行为35起,查获大功率电鱼船4艘,收缴背包式电鱼设备10台,收缴或破坏非法渔具287多件。
水府庙湿地公园通过管理创新,实现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全面推进。目前,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丰水季节取水口等部分区域达到Ⅱ类,不仅白鹭飞回,连娃娃鱼、桃花水母等珍稀物种也相继出现。
绿色发展之路,并非一劳永逸
然则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并非一劳永逸之事。为了保护库区绿水青山,当地组建了资源巡查和综合管理的专门工作队伍,建立库区生态环境动态管理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巡查网格化、常态化监管体系,真正做到山、水、林、田、湖等资源要素保护监管全覆盖。
水府庙库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库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唯绿色产业准入机制。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相继编制了《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湘潭水府示范区总体规划(2012-203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注重镇、村建设规划与示范区总体规划的衔接,着重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土地使用、整治与利用及空间形象等方面,强化规划引领意识。
全方位的生态保护,就像给水府庙库区上了一道坚强的“绿色屏障”。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水府庙库区不仅不会掉队,还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独有的光芒。